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取款业务中,银行询问客户资金来源用途是否侵权?

(2024-01-16 11:53:29)
标签:

银行

存取款

资金来源

反洗钱

断卡行动

分类: 法律

经常有一些网友发文讲述银行存款的不愉快经历,储户去一些银行办理超过5万元大额存取款业务时,被工作人员询问资金来源,用途,这让很多人很不舒服。我自己的钱为什么要告诉你?只要没有被司法机关认定为违法犯罪所得,个人手中的钱就是自己的,银行为什么打听个人钱款来源呢?这不是侵犯个人隐私,或者动机不纯吗?存取款业务中,银行询问客户资金来源用途是否侵权?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猖獗,一些人不知不觉中被牵涉进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中。一些人出借银行卡,帮助收款转账成为电信犯罪活动的帮凶。为了打击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活动,执法机构启动了断卡行动,联合金融机构对存在交易异常的个人银行卡账号实施管控措施。对于新开银行账号进行严格审查。这也给一些民众正常使用银行卡带来很大不便。个人存款大额资金询问来源、用途也就成为预防电信网络犯罪活动的一部分。如何在预防和打击犯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个人使用银行卡带来的限制和影响是要妥善解决的。

《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储蓄存款过程中营业人员随便打听储户钱款来源、用途明显的违法呀?即便是怀疑存款人资金来源非法,也要有足够的证据,不能戴着有罪推定的眼光怀疑所有存款人。

有人说,银行也是例行工作程序,为了保护储户存款安全,避免遭遇电信诈骗。储户向外转账汇款可能涉及财产安全问题,但是,如果是储户拿着钱存自己账号有什么安全问题?银行追问存款从哪里来,就好比让储户证明钱是自己的。难道钱在储户自己手中就不是自己的了?这种让人们证明我是我,我爸是我爸的荒唐事让很多民众很不舒服。存取款业务中,银行询问客户资金来源用途是否侵权?


银行追问储户钱款来源有没有法律依据呢?《商业银行法》已经明确了为存款人保密原则,银行打听钱款来源这不是泄密吗?《反洗钱法》中规定了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和大额交易、异常交易报告制度。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金融机构办理的单笔交易或者在规定期限内的累计交易超过规定金额或者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进一步规定了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这大概是银行询问存款人钱款来源的法律根源,目的是反洗钱需要。但是,现有的《反洗钱法》等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是否对所有存款人询问钱款来源,多少数额要询问钱款来源、用途。这就造成实践中,一些地方的一些商业银行办理业务中询问存款人钱款来源,一些地方不问。询问存款人钱款来源具有随机性,不是必然性。

这么做与涉嫌洗钱违法行为与多数人财产来源都合法有关,大多数人都是遵纪守法公民情况下,没有必要对每个存款人都进行反洗钱排查。金融机构只对可疑人员,这可能与每个人在金融系统大数据信息有关,办理存款业务时,银行发现存款人存款数额与个人大数据常规信息有较大偏差时,或者存款人被金融系统有账户安全限制等标注时,可能会询问存款来源。当然,有些时候工作人员也会随机询问存款人员钱的来源。存取款业务中,银行询问客户资金来源用途是否侵权?


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呢?假如存款人钱款来源不合法,存到个人账号后,银行进行暂时管控就行了没必要多次依据询问,那个存款人会说钱来自不合法渠道?画蛇添足多一举。如果取款人大额取款,只要身份合法,怎么用银行也不用太操心,如果取款后用于非法目的,取款人自己承担风险。当然,取款人向外转账汇款时,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提醒有助于避免电信诈骗可以理解。

虽然,《反洗钱法》规定,银行为了避免洗钱违法行为,需要对储户进行身份识别,大额交易询问来源、用途。这种表明的行为并无法阻止真正违法行为发生,仅仅是逼迫存款人说明钱款合法性而已,至于是否真的合法银行并无法判定。所以,银行询问存款人钱款来源和用途做法本质上意义不大,增加工作程序和储户反感。反洗钱身份识别能够核实存款人真实身份姓名就可以了,大额异常交易可以在存款后银行进行暂时资金管控,等排除风险后解除资金管控就行了,没有必要对每个储户询问资金来源,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