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量化”力量若隐若现 量化交易遇到新对手

(2012-10-27 19:30: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前沿新闻
“反量化”力量若隐若现 量化交易遇到新对手

记者 李磊  


   国内期货市场的量化交易,正面临一场全新的竞争——即从与主观交易者的较量,发展到不同量化交易策略之间的比拼。
   “现在期货市场上明显有一股‘反量化’交易力量的存在,虽然尚不能判断这是否是另一些量化交易者故意而为,但客观上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效果。”专职量化交易者、上海宽客投资公司负责人冯正平告诉记者。
   由于多数期货交易技术分析有相似之处,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使用相似进场点和止损点作为交易指标的量化交易系统。冯正平所指的“反量化”交易,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系统的进出场点位,通过瞬间假突破诱导这些系统触发进场单,之后快速将价格拉到系统止损位的方式,迫使这些单子砍仓离场,从而获得相对利润的交易模式。实质上,这是一种针对特定量化交易模型设计的交易策略。
   冯正平认为,量化交易只是工具,如果迷信量化的历史测试结果,被动等待历史重演,那么将看不到市场博弈的本质,结果就必然导致交易程序高度相似。
   “你的交易对手是人,而不是K线图。当你在认真的研究K线图的时候,你的对手在研究你。”他表示,市场的任何量化特征都会改变,唯独博弈本质不会改变。不能从博弈的视角来审视量化研究,就是在玩数字游戏。目前很多量化研究都是在玩数字游戏,因为他们脱离了市场的本质。
   来自台湾的量化交易者,某期货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刘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体验到的市场变化。
   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半年后,刘先生和他的台湾团队进入了这个市场。“那时候,从台湾市场中随便挑选一个成熟的交易策略,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在两年时间里,他们的量化交易系统获得了将近200%的稳定收益。
   但从今年开始,他们发现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一种与现有策略相抗衡的力量。如果系统还按照既有的策略运行,就会出现频繁止损。而且即使是在调整策略或参数后,实现收益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很明显,市场上量化交易者的增加,让不同量化交易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刘先生认为,最初量化交易者的对手是一些主观交易者,量化交易用数据统计和计算机的一致性获得了胜利,但在现阶段,不同量化交易者之间开始通过相互之间的角力,从对方手中争夺利润。
   “要避免被‘反量化’者捕杀,就要建立不同的策略组合,实现不同策略之间的低相关性、异构性与丰富性。”冯正平认为,未来量化交易者要建立行情分析系统,最好要有多种算法分析平台,而不以K线图为唯一分析对象。
   刘先生也认为,未来期货公司资管部门的交易策略将以收益较为稳定的量化交易为主,各个机构量化模型之间的比拼将更加激烈。只有充分研究市场形态与变化特征,开发出具有不同收益特征的策略组合,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股‘反量化’交易力量是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一群炒手为集团,专门针对程序化策略来逼出平仓止损单而达到获利的目的。
该团伙领头的是网名“初级炒单”和“大金融家”,其大本营是
www.jiaoyizhijia.net

初级炒单的发言
http://www.jiaoyizhijia.net/foru ... 107&fromuid=172
成为赢家:

  1、定好本人的目标:

  你要成为一个成么样的赢家,通过什么方式成为赢家,这是每一个要靠买卖为生的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你要跟据你对买卖的理解和从书本上学到的学问为本人定一个买卖的思路,要用前人的理念去检验本人的买卖思路中具有的问题并修补,只有对本人买卖思路从理论上认为合理了,才能够真正进入实际的买卖。所以在你买卖前一定要考虑好你是做隔夜,日内波段,超短线还是套利买卖,固定本人的买卖思路,然后分析本人的思路中潜在亏损和赢利的可能性,最后再一次用历史的行情去认真检查你的思路中具有的问题。手法的固定是关键,你不能今天学象棋,明天学围棋,后天又去练乒乓球。首先跟据你本身所拥有的条件去确定本人要学什么,没有乒乓球的场地就买一副便宜的象棋进修,只需象棋是你喜欢的就行。这个过程对好多人来说是最艰难的,可能练了几天乒乓球后觉得不行,又去练象棋,这个能够理解,你三样都试试,最后再确定一个适合本人的练习就行,但是你不能经常变来变去,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2、科学的进修方法:

  选好本人的目标,还要有通向目标的路,选择什么样的路才能快速的到达目的地。科学的进修方法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对买卖来说,不管你用任何买卖方法,在你没有稳定获利之前,用最小的单量进行进修是成本最低的进修方法,为了专注,最好选择一个品种进行买卖,当然对隔夜买卖者来说,一个品种的买卖机会太少,能够多个品种进行买卖,但是还是要坚持一个原则,每个品种用最小的单量进行买卖,1张单是最根本的进修方法,如果能够买卖半张单我以至建议初学者用半张单买卖就脚够了。

       1张单加严格的止损,顺势的理念进行买卖,当然要做到严格的止损和顺势买卖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做,但是1张单把错误进一步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畴之内,用 1张单不断去犯错,然后再改错,从你的错误中去进修,然后再用你成功的买卖加强本人正确的思维,成功来自于错误和正确的经验。在买卖中,任何人的心灵都是十分脆弱的,因为我们要克服本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我们不能让心灵去承受无谓的迫害,1张单给心灵最小的负荷进行买卖。成功的买卖来自于正确的理念加优良的心态,并且有坚定的执行力,正确的理念是需要在买卖前用心去理解的一种东西,在买卖之前有一个好的人生和买卖分体规划能够为本人去掉一些心理上的牵羁,让本人愈加专注于你目前所进行的买卖,但是仅此并不脚够,实战中的磨励必不可少,只有让心灵接受无数的磨励才会变的愈加强大。只有强大的心灵才能够承受更多的单量和更多的资金。

  3、练习再练习终会成功:

  有了目标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任何前进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我们要有面对这个历程中各种困难的准备,我们的思想和心理承受痛苦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因为经历痛苦我们愈加理性,因为理性我们愈加成熟。最后我们是在用本人的心灵进行买卖,发觉买卖原来如此简单,只是我们永久在选择一条愈加广阔的道路在前进,思想不为价格的波动而慌乱,心理也不会为亏损或赢利而惧慌不安之时将达到我们的目的地,以买卖为生,为本人选择本人的生活,为买卖的自在而欢雀,但这不是一个买卖人的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看到的将是愈加广阔的天地,并一生为之付出并且收获买卖带来的美好生活。

  炒单要决

  1、砍仓:砍仓是炒单第一要决,是基本功,砍仓的点位最多3个点,

  砍错了怎么办?如果砍错了没关系,再进就行了,最多多交个手续费。炒单只需学会了砍仓基天性够保证不亏钱。

  2、频次:炒单的频次不能太低,原理我不想多说,一般应在50-100个回合之间。

  3、模式识别:行情80%的时间是区盘整荡,在盘整时找好区间低买高卖,在突破时顺势追价。错了就一个字,砍!比如在突破时追进去,发觉是个假突破,马上能够按区间反手做进去,炒单就讲究一个字,快!多空思维定式转换要快。

 

 

http://www.jiaoyizhijia.net/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9/10091311270d3912e5a60fbd4c.jpg量化交易遇到新对手" />

 

初级炒单:

我自己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我开始主要做高频交易,所谓炒单,但是当我做过这个交易模式之后我就很清楚这种模式是非常容易复制的,你前市场环境好的情况下,你有交易通道,又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话,只要是具有思变能力的人,都可以通过半年到一年,这个模式就可以学出来。那么这么多人学会这个模式,都用这个模式赚钱,那会不会不长久呢?肯定不会长久的。   第二个,短线本身就有交易理论上的缺陷,我们大家知道,我们要赚钱,首先我们每次亏要亏得少一点,赚钱赚的越多越好。但是短线交易的缺陷是控制亏损同时把风险控制住。  
 我也做过行业的软件,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做一个系统化的策略,交易。我现在做的交易之后,我想我仍然想回去进行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仍然想做这两个方面的事,如果你做这个事的话,一定要体验不同的交易模式,怎么把它系统化,这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转型,我要学习新的交易模式。   另外个人交易的瓶颈,每个人都不一样,可能这些事对我是瓶颈,对他不是瓶颈,但是个人交易,我个人体会跟他们这种公司,集团化比较起来有几个劣势。第一个我们个人,我们只能看到我们的前方,看不到背面,包括我们跟全球接轨了,市场品种越来越多,整个投资市场是越来越立体化,那么就是你个人的话,你不可能关注到很多,当然如果我只是守着我自己很小的这一块可以,绝对可以的。   第二个方面,我们每天面对这个市场做交易,直接跟市场打交道,每天承受市场给我的交易的压力,这种压力短期来说不是问题的,但是呢,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每个人心理,包括家庭各种事情,你很难长久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当你自身情况出问题时,就会影响你的交易,你的交易就可能出问题。但是他们团队的方式就是有人可以帮你避险,所以他们有优势。

 

炒单有三个关键点
1)顺大逆小,或者在较明显的大级别的涨势的转折点开空
2)盘口波动寻求逆市进场,好的单子,可以依据盘口波动买在最低点,且买进即涨
3)严格止损,砍单,至少做到时间止损。除非有较大盈利,否则持仓时间不可超过1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