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妈妈
(2022-10-21 22:50:29)| 分类: 心有千结 |
我的宝藏母亲
我妈是63岁那年学会用电动缝纫机的。一开始我极力反对,一家子兄弟姐妹,工作条件不错,经济收入也挺好,再说革命了大半辈子,如今年过花甲该享福了,根本没必要这么辛苦啊!更何况服装厂的流水线作业,每天十几个小时连续工作,连年轻人都吃不消,她能不累着吗?可她不为所动,热情高涨坚持要去。想到她这人就是闲不住,让她整天在家没事干闷得慌,也只能随他去,只是提醒他不要想挣多少钱,能打发时间就行。
她倒好,带着老花镜,认认真真地学,勤勤恳恳地干,与年轻人一起上下班,干的活不比别人少。今年做拷边机的活,明年是平车工,第三年又是三针机,这样几年下来,居然各式机器驾驭自如,成了名副其实的熟练工。每年春节一过,村里几家工厂争着来请她去。同村的几位与我妈年龄小很多岁的阿姨,见此情景也很想学电动缝纫机,毕竟车工的工资比包装工之类的要高的多!无奈几经尝试,始终奈何不了那铁家伙,只得放弃!于是她们对我妈佩服不已,不吝赞美之词!毕竟在年轻人居多的车间里,像我妈这样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实属罕见!
妈出生于新中国刚成立那一年,物质生活极为贫乏,加上外公身体不好,兄弟姐妹一大群,我妈早早的承担起看护弟妹、协助外婆的责任,家里家外一把手。没机会上学成了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后来同样是贫寒人家的奶奶看中了我妈的能干,嗦使外公包办把我妈嫁给了我爸。我爸是知识分子,只是当时他那点可怜的工资要为一大家子开销,时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于是小家庭的吃穿用度都落在妈妈的肩头。好在妈妈身体健壮又吃苦耐劳,生产队里的重活难活都难不倒她,是村里出名的铁娘子。"比一般的正劳力还能干!"当时任上的村干部经常赞叹。有一次,村支书兴冲冲的找到我妈,"这次这里信用社有个空缺名额,我们支部决定推荐你去。"可惜我妈目不识丁,无法胜任文化工作,只能如实相告,把机会让给他人。还有一次,村里赤脚医生培训的机会,村干部再次推荐我妈,同样的原因,她也只能望洋兴叹!以至于后来经常长吁短叹,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的不公!是啊,不然的话,只要抓住其中的一次机会,凭借她的聪敏智慧,勤奋好学,前途不知会怎么样。著名院士李兰娟,当年也是从赤脚医生开始的呀,最起码现在可以享受与我爸一样的退休干部待遇。
虽说没学历,但她的学力却很强,其说话谈吐书字眼滴滴落完全不像普通的农村妇女,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了解到那么多的民间故事,那么多的老古话,似乎总能不假思索随时而来张口而出。记得以前,她总是会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从《牛郎织女》到《天仙配》,从《女驸马》阿到《白蛇传》,从《青石板》到《珍珠塔》等等数不胜数,还很自负地说“一肚子故事装着,永远讲不完”!每个故事末了,总会有意无意的强调,“树要根好,人要心好”,“心好天官赐福”,“江南土气薄,全靠子孙贤”等富有哲理的老古话。这些朴素的做人道理,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点点滴滴渗透滋润着幼小的心灵,使我们从小懂得勤俭节约,知道善良感恩,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跳出农门,有所作为。后来才知道,讲故事的形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通俗易懂,润物无声。
那些年县里人开展“千家万户种桑养蚕“活动,妈妈很是用心,凭着勤学好问,勤劳能干,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蚕技术。从温、湿度的控制,一天内喂养的次数,卫生条件的注意,都把握极为细致,成了村里养蚕带头人。很多次,因为我家养的蚕宝宝白白胖胖,结茧个大厚实,产量高品质优,受到县里的表扬,我妈也几度作为优秀妇女代表出席经验介绍大会。只是从春蚕、夏蚕到秋蚕,每一季,妈妈都明显消瘦很多。正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我们姐弟三人,勤奋刻苦,努力用一份赤诚朴素的心,实现妈妈的希翼,终于成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我妈并不是真的一字不识,事实上她从没放弃过学习。不论看到路牌商店的招牌,还是看电视,都会有意无意的向我询问,慢慢的似乎认识了不少字。记得那些年,从我家到我弟弟家(嘉兴),我爸只带她去了一次后,后来她全凭记忆来往自如。我问她怎么不怕迷路,她信心满满说,从浦江站上车,到嘉兴站下车,然后往右拐到某某路口,再坐几路公交车到某某站,转几路车到某站便到了。阿弥陀佛,说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他思路清晰,文思不乱,倒是路盲的我听得云里雾里,迷迷糊糊,不知所以。"这有什么难的,实在不行,多问啊,多问路的人不会迷路,这世上毕竟好人多。"好吧,我自愧不如!
为了带孙子,这个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大字不识的老太太,不惜离乡背井慨然前往陌生地方。 我担心她人生地不熟,孤独寂寞,过不惯当地的生活。他倒好,浦江话掺杂普通话,半洋半土的,与那些当地邻居老太太打得火热,与大家和和气气的,毫无违和感。她们一起聊天,一起上超市,一起接送小孩子。后来还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份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手工活,日子过的丰富而充实。让普通话不标准的我爸佩服不已。
如今虽已年逾七旬,从不放弃学习。自从学会微信,她就嫌弃只能接听电话的老年机了,成天在屏幕上点点划划。如今不但能用微信抢红包、发语音,连频电话也不在话下。更能从抖音上学到很多生活小妙招,比如用新鲜的竹筒做饭“,比如制作枇杷膏,比如用旧衣服改做沙发垫等等,玩的不亦乐乎!
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我妈。现在随着我自己年龄增大,越来越佩服起她。这个曾经是"大雨加油干,小雨不停工"的铁娘子,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其实是经历社会摸爬滚打后锻炼出来的智者,是尝尽人世酸甜苦辣、依然热爱生活的乐观派。无论面对什么,她总能唱着红歌,"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其胸襟见识,胆识气度,尤其是一般人能企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