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假死门”完全属于刻意炒作

(2010-05-27 11:35:16)
标签:

杂谈

    整整一天时间,互联网上最大的新闻便是余秋雨先生的“被病故”,全国各大报纸、网站登出了两百零九条新闻与评论,密集程度,蔚为壮观,堪称近十年来最隆重的一次“假死门”,不客气地说,恐怕余先生真的不幸病故,也未必有这样的影响力。作家北村等知名人士纷纷发言,一时间,抢占了各大报纸的娱乐头版。

    起初,我认为这是有意对余秋雨先生的坑害,甚至污蔑,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却能感觉得到这完全属于有预谋、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刻意炒作,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从细节上看,不合情,余秋雨先生自称自己近期去过华山医院,我相信这只有他自己以及他身边的人知道,总共知道的人不会超过十个,假新闻开篇提到了“病故于华山医院”,上海医院何其多,为何偏偏选择余先生去过的华山医院?

    二,从时间上看,不合理,根据笔者分析,这条假新闻最早出现的时间大约是昨天中午的一点左右在某国内知名网站的微博,但是到了昨天下午的三点多钟,其秘书金克林先生称,“接电话接的要疯掉”——试问,短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有多少人知道金先生的电话?这新闻从一个论坛到一个论坛,又能够传播多快?而且此假新闻又不是通过官方媒体或主流新闻报道出来的,短期内知道的人能有那么多吗?金先生至于“接电话接的要疯掉”吗?对此,笔者是存疑的。

    三,从动态上看,有关联,山东某媒体称,此事很容易让人想到余先生的新书《我等不到了》,但此书一直未能冲入当当与卓越的排行榜,但是这样一个书名,配合“假死门”的宣传,确实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而且笔者在媒体的朋友也告诉我,“假死门”出来之后,他们很多同事都去网上购买了这样一本书——毕竟大家认为有可能成为余秋雨先生的绝笔。

    四,从整体上看,有目的,余秋雨先生早在新世纪就酝酿着向娱乐进军,青歌赛评委也好,参加娱乐活动也好,虽然这可以认为是大众传媒下知识分子走向公共性的必然,但是余先生此举的贡献却无法与其八十年代的戏剧理论与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相提并论,尤其是近两年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如“含泪门”、“诈捐门”、“提词门”等等,让余先生非常被动尴尬——当然我一直认为这个是其策划团队的失职,正如天山网的一篇文章提到的那样,余秋雨先生凭借“假死门”,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当中,形成新的媒介核心,第二,自古假死者多为娱乐明星的专利,而且属于顶级的娱乐八卦,这次余先生也“假死”了一次,等于彻底完成了自己娱乐化的转型——言外之意,今后余先生有任何八卦新闻,都不足为奇,也请读者诸君不要怪罪,因为余先生从此已经是娱乐圈中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