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余秋雨先生“被病故”说起

(2010-05-26 16:21:29)
标签:

杂谈


    午睡醒来,接到一位北京朋友的信息,上面只有一句话“听说余秋雨先生病逝了”。

    陡然间,睡意全无。这一消息让我惊诧不已。虽然我与余先生并无交情,但是平心而论,余先生作为散文前辈与戏剧理论前辈,其作品对我影响是很大的、对于这位前辈学者,我既是相当尊重,亦是相当崇敬,尤其在我的一本小册子里,曾将余先生其人其文列为专章论述。虽然近几年来媒界与坊间对于余先生有颇多不满之词,但我始终认为,余秋雨的影响力与文化价值,特别是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于戏剧理论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散文创作的贡献,并非是今朝一些细枝末节的琐碎之事所能掩盖。当我用手机搜索“余秋雨”时,在“百度新闻”里看到的却是辟谣的新闻

    我的睡意更无了。

    新闻称,这则假消息由微博广泛传播之后,竟然蔓延全网络。近年来,名人明星“被病故”层出不穷,从任达华、洪金宝、郑秀文、马拉多纳,再到琼瑶,年年有“假死”,岁岁要“辟谣”,本来一个沉重的“死”,到了八卦阵里,竟然成了一个茶余饭后的小道消息与坊间笑谈。在信息传播高速化的今天,只要是任何话题,只要和一个公众人物扯上关系,就可以以光的速度在这个世界上传播。这不但是一种隐忧,更是一种灾难。

    隐忧在于,任何新闻的诞生,其本身都可能成为一种新闻,尤其是对于名人而言,其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曲解、被误解,这样就导致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被修正甚至被扭曲——用“三人成虎”来形容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并不为过。正如辟谣新闻中所说,余秋雨本人前些天去了一趟华山医院看病,竟然就被网友当做“病故”来处理,那么,之前关于余秋雨的一些负面言论,是否也会和这一样是被无端放大、恶意曲解、甚至被强行扭曲的呢?

    灾难在于,这种扭曲一旦被扩大化,一旦被常态化,这就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灾难。

    在传统媒体与网络言论之间,我们现在似乎更倾向于对于网络言论的信任,尤其是对于余秋雨先生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各种言论都已经产生了新闻麻木,似乎只有“病故”的新闻更容易让大众“耳目一新”,大众为找刺激、博眼球,就不得不在“生造”新闻上下功夫,没有最猛,只有更猛,但是在人世间这样的新闻毕竟少之又少。在一个盛产“看客”的国度里,越是悲壮、血腥的新闻,越容易引起共鸣,而且随着微博、短信等“短平快”通讯工具的盛行,从“恶搞”到“恶谣”,越是名人,越不放过。如此下去,倘若某日某人真的病故了,试问又有哪家新闻媒体敢发稿子?

    不过关于“被病故”,在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名的恐怕是胡适对钱玄同的《语丝》“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此计划被钱玄同干涉流产后,胡适在第二年还写了“亡友钱玄同成仁周年纪念歌”——“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狱捣乱”一句,更是让钱玄同不胜愤怒,只是那个时代多狂狷之士,“被病故”也是充满着嬉闹与乐趣,而不像今天这般,动辄惊动全世界,最后不过是辟谣、官司而已,令人哭笑不得。

   五四留给我们的,是童话,而我们留给后人的,是笑话。

 

补记:晚上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称余秋雨先生的“假死门”乃是余秋雨先生或其粉丝的故意炒作,因为其新书书名《我等不到了》看似与这“假死门”有着一定的关联,我的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其策划团队的恶俗、卑劣与拙劣彻底让人失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