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招谁惹谁了?
(2009-02-09 16:09:30)
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说新民晚报社区版编辑发文章评论:说上海话的人是没有文化的人,甚至还说“类似于美洲土著”——这个比喻好比是上海人常常嘲弄外地人的“乡勿宁”,此言一出,民愤激昂,牵动从领导到普通民众的心——果然上海人齐心力量大,连刚履新才一年的市委书记俞正声也都亲自过问此事,并将负责编辑免职,一平民愤。
当看到这里时,我心里想到了一个场景——《疯狂的石头》里操北方口音的骗子们——不只是一部影视作品里都有方言的地域歧视——做小姐的都说重庆四川湖南口音,当骗子的都说河南山东口音,皮包公司老板都说一口福建广东的普通话——在戏剧里,这叫本色当行,但是在社会学里,这叫地域歧视——原来,没有习惯被“地域歧视”的上海人,一被招惹,就终于忍不住要发飙了。这难道是大城市公民应有的素质吗?
被嘲笑、被戏谑甚至被恶搞,在大众传媒时代都是很正常的。我想为一直蒙受不公的河南同胞们说一句:他们虽然在方言上饱受各种恶搞歧视,但是我们却能看到一群正在努力的河南人,他们的历史与方言已经构成了中国文化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谁也没有嘲笑他们的资格,但他们从来不为这些嘲笑、戏谑而动怒——这就是中原人的大气!
余秋雨先生早在若干年前就批驳上海人的小气,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一份市民报章,戏谑了几句上海人,就要集体抵制大众媒体——虽然我很喜欢上海话,并且能够说较为流利的上海话,我也有很多上海的朋友,但是面对上海人这次因为方言而向媒体施加的压力与暴力,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
对于上海我有着较深的生活体验,上海人小气名不虚传,当然,这也是与上海人的精明、工于算计息息相关的。作为一个即将主办世博会的大都市,我想希望正在气头上的上海人好好琢磨一下——骂了人家那么多年的“乡勿宁”,现在忽然被别人骂做是“乡勿宁”,感觉不好受吧?
既然如此,何妨大家都退一步想想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