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

《把岁月共饮》
继续找笛声,今夜重读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是对我打击最大的诗人,尤甚于坡公商隐,读太白常有极大的颓败感,还写个啥嘛,再怎么写,又岂能及白之万一。
不叨叨了,读诗吧。洛阳之夜,春风微拂,喧嚣的城市安静下来,诗人在客舍里无意中听到外面传来清亮的笛声,不知是何人正在吹奏一曲《折杨柳》,婉转的曲声,什么人听到不会想念家乡呢?
这四个字运用得很妙,第一句中的“暗”和“飞”,古代实行宵禁政策,洛阳城从唐高宗时期被定为东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非常繁华。白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是到了晚上,人们都回到家里,外面的声响渐渐平息下去。不知是谁在远方吹笛子,笛声从哪里来,谁会听到笛声,都是未知的,所以用了一个“暗”字。笛声婉转清丽,很快就传到了诗人的耳朵里,所以又用了一个“飞”字。
第二句的“散”和“满”,春夜里,流畅的笛声像散落在轻柔的春风中一样,布满了整个洛阳城。“满”从“散”中来,“散”从“飞”中来,行云流水,幻象万千。
这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春,在都城长安四处碰壁甚至遭受凌辱长达三年之后,李白离开长安,到达东都洛阳。洛阳跟长安一样,宫殿巍峨雄壮,坊里熙来攘往,漂泊异乡的李白找了客舍安顿下来。春夜里,白天的嘈杂声渐渐沉寂,他听到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笛声,仔细聆听,写下此诗。
事实上李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漂泊,几乎从未停止外出游历的脚步。他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实现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又偏爱道教的隐逸出世,追求自我,渴望返璞归真。
便真的不知所思何处,何处归家吧?
谁家的彩灯,被风吹落如蝶飞,谁言杯酒微醺,把长笛于风中,悠然地一横。

《我的脚步》
我的脚步
敲击我的心房
可能是三下
当当当
我的脚步
跟着我去丈量
量悲欢离合
量炎凉
我的脚步
陪伴我去流浪
在万水千山
在厅堂
我的脚步
勾勒我的梦想
望长亭短亭
望故乡
还是前晚拍的图,角度略有不同,构图简单一些,勾回我们的小楼,楼上有温暖的灯火,似宁静,又似有淡淡的哀愁。
前晚读的那首诗又涌上心头,“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忍不住想,这是多好的场景,我不是豪英,坐上都是!他们都认我,多棒的事情!又去想很久以前写过高适岑参那个酒局,嗯,《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一弯明月,爬上城头,继续升高,静瞰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的十万人家啊,一半都会弹琵琶。嘿,哪天来个万人合奏?
咦,从城中的琵琶声,过渡到夜宴上的琵琶声了,风声一直在助威,壮士,可也有水一样的乡愁?
今晚来喝酒的,都是咱河西幕府中的故人,嗨,老高,把酒干了,别赖!
凉州舍前,已见秋草,时间不等人啦!话说后世,有个叫北岛的小子,写过“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们可不这样,豪气干云的我们,才不要听梦碎!旌旗招展,沙场令催,舍我等其谁?
咦老岑,后世的事你也晓得呀?他北岛,我还南屿哩!
哈,一切皆有可能!来个高潮吧,怎么老高,拎壶冲啊?!
斗酒相逢须醉倒,一生大笑能几回!
再去看小楼,多少年了,我和它休戚与共,甚至一起由我独守,与共走过肆虐的疫情。如今只剩下记忆和温柔吧,让我们一起,经历无数,把岁月共饮。

前晚读的那首诗又涌上心头,“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忍不住想,这是多好的场景,我不是豪英,坐上都是!他们都认我,多棒的事情!又去想很久以前写过高适岑参那个酒局,嗯,《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一弯明月,爬上城头,继续升高,静瞰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的十万人家啊,一半都会弹琵琶。嘿,哪天来个万人合奏?
咦,从城中的琵琶声,过渡到夜宴上的琵琶声了,风声一直在助威,壮士,可也有水一样的乡愁?
今晚来喝酒的,都是咱河西幕府中的故人,嗨,老高,把酒干了,别赖!
凉州舍前,已见秋草,时间不等人啦!话说后世,有个叫北岛的小子,写过“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们可不这样,豪气干云的我们,才不要听梦碎!旌旗招展,沙场令催,舍我等其谁?
咦老岑,后世的事你也晓得呀?他北岛,我还南屿哩!
哈,一切皆有可能!来个高潮吧,怎么老高,拎壶冲啊?!
斗酒相逢须醉倒,一生大笑能几回!
再去看小楼,多少年了,我和它休戚与共,甚至一起由我独守,与共走过肆虐的疫情。如今只剩下记忆和温柔吧,让我们一起,经历无数,把岁月共饮。

《谁家玉笛暗飞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是对我打击最大的诗人,尤甚于坡公商隐,读太白常有极大的颓败感,还写个啥嘛,再怎么写,又岂能及白之万一。
不叨叨了,读诗吧。洛阳之夜,春风微拂,喧嚣的城市安静下来,诗人在客舍里无意中听到外面传来清亮的笛声,不知是何人正在吹奏一曲《折杨柳》,婉转的曲声,什么人听到不会想念家乡呢?
这四个字运用得很妙,第一句中的“暗”和“飞”,古代实行宵禁政策,洛阳城从唐高宗时期被定为东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非常繁华。白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是到了晚上,人们都回到家里,外面的声响渐渐平息下去。不知是谁在远方吹笛子,笛声从哪里来,谁会听到笛声,都是未知的,所以用了一个“暗”字。笛声婉转清丽,很快就传到了诗人的耳朵里,所以又用了一个“飞”字。
第二句的“散”和“满”,春夜里,流畅的笛声像散落在轻柔的春风中一样,布满了整个洛阳城。“满”从“散”中来,“散”从“飞”中来,行云流水,幻象万千。
这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春,在都城长安四处碰壁甚至遭受凌辱长达三年之后,李白离开长安,到达东都洛阳。洛阳跟长安一样,宫殿巍峨雄壮,坊里熙来攘往,漂泊异乡的李白找了客舍安顿下来。春夜里,白天的嘈杂声渐渐沉寂,他听到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笛声,仔细聆听,写下此诗。
事实上李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漂泊,几乎从未停止外出游历的脚步。他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实现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又偏爱道教的隐逸出世,追求自我,渴望返璞归真。
便真的不知所思何处,何处归家吧?
谁家的彩灯,被风吹落如蝶飞,谁言杯酒微醺,把长笛于风中,悠然地一横。

《我的脚步》
我的脚步
敲击我的心房
可能是三下
当当当
我的脚步
跟着我去丈量
量悲欢离合
量炎凉
我的脚步
陪伴我去流浪
在万水千山
在厅堂
我的脚步
勾勒我的梦想
望长亭短亭
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