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满长安道

(2022-11-15 11:08:18)
《秋已很深》秋已很深,深到秃了树枝,是我这样半老头子的发际,是索性就等着它彻底光了的豁达样子。 

秋已很深,深得更加矜持,蓝天象藏起了很多心事,吐着淡淡的烟圈,欲言又止。
 
秋已很深,深得院墙如炙,是北方童话的窗花,又是孩子张开手掌,捧出五彩的玻璃糖纸。
 
我没有糖纸,我不是维多利亚深色丛林里的树熊。
 
我手有点抖,拍出的白墙有点模糊,但还是选了这张,因为它象一首,被我写乱了的诗。

我跳上墙头,在树枝的夹角间,保持明亮桀骜的姿势。

秋已很深,秋已很深啊,我踉跄了脚步,走不出斑斓的城池。


《秋叶追着光》秋叶追着光,有阳光它们就快乐起来,啦啦啦,向着太阳歌唱。

秋叶追着光,有阳光它们就舞动起来,唰唰唰,身子热烈摇晃。
 
秋叶追着光,有阳光它们就深情起来,嚓嚓嚓,片片都是篇章。
 
蓝天象海洋,那些光是从海里泛起,奔涌如海浪。
 
风儿热烈鼓掌,每一只秋虫都变得多话,争先恐后演讲。

我站成棵秋树,也去追光。

站着站着就睡着了,一身金黄。


《记阑珊》
 
日影淡淡
鸟声渐残
抬眼处
熟悉的寒山

枝头犹满
根眠正酣
起伏间
生命的循环
 
长路不宽
叶若蝶展
铺陈出
炫彩的波澜

好景多看
橙黄阑珊
君须记
浮云的聚散


《谁人今夜泛兰舟》
 
谁人今夜泛兰舟
夜色涌潮桨不收
孤高树不语
炽灯亦如豆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疏叶庭前落
清辉舞枝头
 
不知时光几时瘦
不知海棠可曾休
重帘墨色卷
路灯对影愁

不知乘月几人归
不知何地听更漏
把盏厨香嗅
灯花暖鬓首


《恍疑雪满前村》立冬,就来读《立冬》呗,来自李太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开篇即写立冬气温骤降,毛笔在寒冷中被冻硬,所以才“新诗懒写”,即使心中已经有了待写的新诗,也因为这冰冷的天气,实在不想提笔。“寒炉美酒时温”,是指冬天屋里,不断地加柴起火,炉上的酒,时常都是温热的。

后两句虚实相映,寒意袭人的冬日,诗人一杯一杯饮着温热的酒,微醺着望向寒冷的窗外。苍白凄冷的月光下,砚石上的墨渍和花纹,依稀可辨,在迷离和恍惚中,诗人竟以为,是大雪落满了小小的山村。
        
寒冷的冬日,言之“新诗懒写”,但豪饮之下,才情大发,自然随意,出口成诗。

才立冬,雪确实还早,事实上今天风大,很晴。恍惚想到几年前,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立冬,想出门去晒一下,碰到老丁,他正从屋子里搬出一盘植物。我张嘴就问是啥。
 
老丁说是万年青,话语间低下头,温柔地看着他的盆景,如同注视他的孩子。阳光笼罩着他和花盆,饱满而暖馨。我已经走出几步,见状又回来,问老丁,我能给你拍张照吗?

老丁继续低着头,羞涩地一笑,他的手指向窗台另一端,上面铺着报纸,晒着东西。

瞧,老丁说:那是葫芦的种子。嗯,真好,我叹息般接了一句:来年又会丰收。
        
那是哪一年,18还是19?老丁那时身体还蛮硬朗,当时就写过这个场景,有老友回了一句:绿框窗户蓝色花盆,老丁的微笑,和谐又美好。
        
转瞬几年过去,老丁因身体原因彻底回家休息也已挺长时间了。很少再见到他。很想他。
        
当然见到了他也不会和我喝酒,我想他又会如同更早那些年那样。那阵子,几乎每天都加班,老丁每次都陪着我们。忙的时候不知道他在哪里,想要什么东西,刚要招呼,他已经冒出来,安安静静地候着。每每忙到下半夜,老丁就会变戏法式地端出酒菜,没有桌椅,他就用书堆成桌子,酒瓶垒成马扎。吃完还常有事,酒不敢放开喝,但杯子撞得脆响,那一抿嘴、一皱眉、美滋滋一吞,吞下了多少疲惫和委屈。 老丁每次都不喝,他总是抓个鸡爪或什么的,靠墙站着,安静的,看着我们闹腾。  
        
而此刻,我是如豪饮后的太白,有了些恍惚了吧,阳光也恍惚,大雪是落满了哪里,老丁啊,你的额角,可是也染上,雪花了么?


《与秋天道别》
 
与秋天道别
把每片落叶承接
它们会变身
是扑向掌心的彩蝶

与秋天道别
带不走一片红叶
它们是火焰
要燃尽最后的热烈
 
与秋天道别
弹奏热闹的音阶
它们嗓门大
填满了蓝天和旷野

与秋天道别
抚慰枝头的纠结
炫舞而下吧
在大地怀抱中溶解


《拍照的人》
 
拍枯叶的人
影倒在落地窗中
秋虫在脚侧
瑟缩在草丛

拍朝霞的人
穿行在人潮隙缝
街灯在摇晃
目光在朦胧
 
拍夕阳的人
追赶的脚步沉重
楼群在催促
快挂出灯笼

拍乡愁的人
跌落岁月的瞳孔
欲述无语啊
心盈了又空


《那枝头毫发毕现》
 
那枝头毫发毕现
广寒宫射来的剑
把目光
一寸寸削尖

那墙角挂着飞檐
唐宋朝藏的诗篇
倾泻出
一首首经典
 
那云朵情意绵绵
拥抱圆月的边缘
缭绕成
一帧帧彩笺

那光阴快如闪电
不容过多的惦念
惟留下
一丝丝苦甜


《初冬雨来》
 
雾失楼台
晴空不再
张臂
游入了瀚海

飞鸟徘徊
秃枝轻甩
迎雨
润湿了襟怀
 
天幕泛白
滴水叶脉
残红
火焰般盛开

初冬雨来
霓虹散彩
隔窗
看暮纱轻摆


《黑云压枝枝不败》
 
黑云压枝枝不败
甲光向日金鳞开
目光炯炯
飞鸟扑面来

东风着力解烟霭
天幕强挣鱼肚白
角旗猎猎
千里阅亭台
 
满地金黄待雪埋
大地温情张襟怀
脚步徐徐
且送朱颜改

远天烧云织锦裁
红霞奔涌似浪拍
时光悠悠
把盏留豪迈


《阳光洒在枝头上》
 
阳光洒在枝头上
初冬变得暖洋洋
蓝天浩瀚
安静地不起风浪

红果子芬芳
孩提的气息流淌
仿佛轻轻一碰
就有岁月的回响
 
尖屋顶似在摇晃
那是格林兄弟
悄悄在窗台
挂出了铃铛

天幕也有了丝云游荡
它们也回不去故乡
一起过冬吧
一起沐浴这阳光


《蓝天下的小脚丫》
 
蓝天是最好的舞台
所有心事
都探出小脚丫
往这台上踩

枝头唱优美的天籁
所有音符
都成了小骨朵
争先恐后盛开
 
微风带最美的妆彩
所有指尖
都绕上了轻柔
温顺听从安排

阳光有最暖的告白
它甚至能抚慰悲哀
多晒晒
让伤口愈合更快


《雪满长安道》读到一句很美的词,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真是让人神往。出自宋代舒亶的《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荷花都已凋落,苍茫一片天接水,黄昏时涌起波澜,秋风阵吹。独自在小楼东边倚栏,双燕各自东西,向寒云远远分飞。
        
短暂浮生真应该在醉酒中衰老,转眼大雪又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时时登台把我怀想,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这是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被逐出京城,回家赋闲长达10年之久,已经53岁的舒亶,终于重新被招入京城。

正值冬季,大雪满天飞舞。此时的京城早已物是人非,舒亶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很渴望身边有个朋友。他站在城头楼上,心底幽凉,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

真是喜欢这句,“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身如其境,仿佛就站在了千年前的长安墙头,面对皑皑白雪,神情落寞,举杯难收。

尾句也很好,“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从对方着笔,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思念,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北朝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可能给“雪满长安”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温暖?

清朝的丁绍仪在《听秋声馆词话》对此词赞不绝口: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

然而循着诗词的芬芳而去,却发现写出这样“天生好言语”的舒亶,是坡公“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之一。虽有后人为其辩解,说他是与坡公政见不合才出此举。但在我看来,再有不同意见,告密陷害的举止,终是下作了。

又或许,当这若干年后,历尽沧桑变化,当此雪满长安道,他亦是,后悔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