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以简贤为务

(2012-02-25 19:35:01)
标签:

杂谈

分类: 经典名句

  【原文】
  国以简①贤②为务,贤以孝行③为首。  ——《后汉书·韦彪传》

  【注释】
  ①简:选择。 ②贤:有才德的人。 ③孝行:孝顺父母的德行。

  【译文】
  治理国家以选择有才德的贤人为首要任务,选择贤人以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为首要标准。

  【赏析】
  这是韦彪说的话。韦彪在上给皇帝的奏章里说:“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 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在这段话里,韦彪实际上提出了两个间题,其中一个就是选拔人才应该以道德品质的好坏为首要的准则,第二个问题则是在道德与才能不能兼有的情况下,应该怎样选拔人才。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直把道德作为选拔官吏的首要前提,他们所赖以支撑的逻辑根据就是“孝可移于君”,也就是说,孝子肯定能忠君。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人如果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他一定不会冒犯上级,不冒犯上级的人肯定不会作乱。懦家的这种推理既有它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说,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肯定不会忠于国家,这句话是对的,一个人若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敬,你还想让他去尊敬别人,忠于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反过来这句话就不一定能成立了,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不一定就忠于国家。除此之外,治理国家不仅要靠道德,而且还要靠才能,要想治国平天下,没有才能怎么能行呢?所以过去在选拔官吏的时候,重德的时候多,重才的时候少。要是德与才能够兼备就更好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德与才却往往很难统一,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道德的人不一 定有才干,有才干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两者不能相互包容。那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韦彪教给我们一个办法,在德才不能兼备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道德品质好的人,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道德的人一般持心近厚,虽然一时没有才能,但可以进行锻炼,慢慢使他变成有才干的人。但一个无道德而有才干的人,却是很可怕的,他的才干越大,他对社会的 危害也就越大,比如说,现在有一个无道德的核武器专家,一个有道德而无才干的平常人,两者对社会的危害谁更大呢?显然答案应该是前者,因为他可以随时毁灭人类。那么,我们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应该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否则,不仅无利于社会,反而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由此看来,古人所讲的话也不全是糟粕,还是有一些富含人生智慧的内容,能够给今天的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贫乐道
后一篇:天下之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