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张居正的评价要功罪分明

(2017-02-10 07:59:50)
标签:

历史

文化

对张居正的评价要功罪分明

 

 

对于张居正的评价,我以为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题要》中说的最为中肯,说他是“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有些史论和文学作品只突出他的“振作有为”,忽视和掩盖他的“威福自擅”,一味把他当改革家歌颂,那是不公道的。

 

张居正确实振作有为,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 他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开创了“万历新政”。

 

但是张居正的“威福自擅”也是很可恶的。他当政时虽然名义上不是当皇帝,实际上大权在握,根本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只把皇帝当小儿,而且满天下作威作福、穷奢极欲,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张居正在政治上狂妄自大,傲慢僭越,是封建时代罕见的权臣。当时有人制作了黄金对联:“日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把“太岳相公”(张居正号太岳)和“大明天子”相提并论,但张居正却不顾“僭越”泰然受之。《万历野获编》里说:“江陵以天下为己任,客有谀其相业者,辄曰我非相,乃摄也。”这个“摄”字,对他来讲,倒也是事实。但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就有点狂妄了。沈德符也说:“‘摄’字于江陵固非谬,但千古唯姬旦、新莽二人,今可三之乎?庚辰之春,决意求归,然疏语不曰‘乞休’,而曰‘拜手稽首归政’,则上固俨然成王矣。”

 

他从北京回家乡江陵安葬父亲灵柩时,有一个官员送给他一座超级豪华的轿子,前面是起居室,后面是卧室,边上有走廊,简直是“一室一厅”的活动房子。“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归丧沿途,五步凿一井,十步盖一庐。”“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府迎送,和首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玉台丛语》甚至说:“居正奉旨归丧,所经由藩、县、守、巡,迓而跪者十之五六。”皇帝的出巡也没有如此排场,张居正却坦然处之。

 

张居正不仅在政治上狂妄至极,而且在物质享受上也穷奢极欲。据明代文人焦叩 《玉堂丛话》,说到他奉旨归葬,沿途州县为如何供应他老人家的吃喝伤透了脑筋。“始所过州邑邮,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而钱普无锡人,独能为吴馔,居正甘之,曰:‘吾至此仅得一饱耳。’此语闻,于是吴中之善为庖者,召募殆尽,皆得善价而归。”

 

张居正不仅本人讲究享受,他的家人也奢费至极。《万历野获编》记载“江陵归葬公还朝,即奉上命,遣使迎其母入京。比至潞河,舁至通州,距京已近,时日午,秋暑尚炽,州守名张纶具绿豆粥以进,但设瓜蔬笋蕨,而不列他味,其臧获辈(家奴厮役之类)则饫以牲牢,盖张逆知太夫人途中日享甘肥,必已属厌,反以凉糜为供,且解暑渴。太夫人果大喜,至邸中谓相公曰:‘路烦热,至通州一憩,始游清凉国’”。

 

张居正之所以如此“威福自擅”,客观上当然在于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但也跟他个人的品质节操有关。他这种表现,不仅用封建社会人臣观念看是不能容忍的,即便从现代政治节操的角度看,也是极其恶劣的。因此,对张居正的评价要功罪分明。对他的振作有为应该肯定,但对他的政治品质和人格品位也应当加以鞭挞。

 

 曹宗国作品链接:

1《曹宗国文史随笔》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1t0zd.html

2《曹宗国文化评论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cqc.html

3《曹宗国时评文集》http://hlj.rednet.cn/wj/136.htm

4《曹宗国诗歌散文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d43.html

中短篇小说集《人迹》http://v.book.ifeng.com/book/yc/3009557.htm

长篇历史小说《巴山旧事》http://yuedu.baidu.com/ebook/d0d49387b14e852458fb575c?fr=aladdin&ke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