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最不该“失荆州”的是曹操
“大意失荆州”历来被认为是关羽的过失,其实根源不在于关羽的大意,而在于诸葛亮《隆中对》对荆州的战略误判。而对荆州的战略误判又不只诸葛亮,曹操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因此可以说,三国谋略的最大误区是荆州,三国历史的最大遗恨也在荆州。
《隆中对》被公认是三国最著名的战略对策,也是刘备蜀汉奉行的基本战略方针,但《隆中对》其实有两大致命的缺陷:
一是作为图谋天下的重大方略策划,居然完全不讲道义原则,也没有合法的政治借口。曹操野心勃勃,尚且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自称“刘皇叔” “匡扶汉室”,却要夺取属于真正汉室之胄的封地——刘表的荆州和刘璋的益州,这只能陷刘备于不义和虚伪。应该说,正是因为《隆中对》缺乏政治军事通盘筹划,只是赤裸裸地夺地争霸,才导致刘备在荆州问题上的一系列尴尬被动,并最终“失荆州”。
二是对荆州战略地位的误判。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把荆州作为刘备进取益州、北伐中原的一个战略据点,但诸葛亮只打一方的如意算盘,没有考虑到荆州对于东吴来说,也是立足一方谋求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古时早有兵家指出,“荆州在扬州上游,关系吴国的安危,孙权对荆州是势所必争的,否则便不能有吴国”,他们是绝不会容许刘备占有的。然而诸葛亮忽视了,这说明他《隆中对》的谋略水平还只局限于对手博弈,而缺乏三方多维动态思考。
事实上,早在诸葛亮《隆中对》之前的建安五年,鲁肃就对孙权进了一篇《榻上策》,而且被孙权奉为国策。《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当时鲁肃明确地讲:“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诸葛亮只看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没有料到东吴早已觊觎荆州,乃至战略误判片面对策。蜀方正是由于受《隆中对》的战略误判的影响,严重忽视东吴的战略决心,低估东吴的战斗能力,才导致关羽的“大意失荆州”,而且刘备本人也因此丢命、失去了蜀国进击曹操的战略右翼。
刘备一开始投奔刘表,本来就是“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被安排在抵挡曹操的前线新野。如果不是曹操的进攻,他在刘表死后以兄弟的名誉把持荆州,也许勉强说得过去,东吴方面可能暂时隐忍。但是在曹操进击荆州,刘表病死,刘琮已降,刘备逃窜之夏口刘琦残余,而赤壁之战主要靠周瑜战败曹军,占领荆州大部之后,刘备就完全失去了占据荆州的理由和契机。本来,东吴之所以出兵抗曹,并非出于刘备的联合,而主要是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当时鲁肃前往当阳长坂打探军情前对孙权说得很明白:“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而且说:“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人家本来就是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抗曹得荆州的。赤壁战后,周瑜血战江陵并且推进夷陵,更显示其夺取荆州的企图和决心。但刘备至此还没有明白过来。他趁机抢占江南四郡,后来又是做女婿又是打借条,死皮赖脸地拖延到进取益州之后还不认账。东吴一直紧索不放,让鲁肃当面谴责关羽,又派诸葛瑾去找刘备催讨。只是为了抗击曹操,东吴才协议划界并让关羽暂据北荆州江陵。但刘备居然还在做着《隆中对》的梦。当关羽北征进攻襄樊之际,刘备和诸葛亮完全没有想到东吴会背后偷袭,乃至关羽败走麦城,蜀国竟然没有派兵相救。史实证明,“失荆州”绝非仅仅因为关羽的大意,而主要在于蜀方对荆州的战略误判。
不过在本读书人曹宗国看来,刘备因为战略误判而“失荆州”固然令人扼腕,没想到曹操也犯了“大意失荆州”的错误,因为对荆州的战略误判而导致赤壁战败,从而造成了更大的历史遗憾。相比刘备,曹操本来是更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他却因此而把历史改写成了三国鼎立。
曹操及其智囊团本来是高度重视荆州的,但也对荆州占据长江中游之势、保护下游整个东吴地区安全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曹操在击败袁绍,北征乌桓,平定北方后出兵荆州,战略态势很好。恰巧刘表又病死了,其子刘琮闻风而降,刘备的残兵败将逃到江夏刘琦处,可以说荆州已经姓曹了。问题是曹操不该在荆州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单凭水军冒失地进击东吴,反遭赤壁之败,使荆州得而复失,而且难以再得,只能退守襄樊一线。史论多以为赤壁之败是因为曹操骄傲,加上北兵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还有瘟疫等等,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他没有考虑到只有先行稳固地占领荆州,才有可能居高临下、水陆并进,钳制和击破盘踞三世的东吴,在战略上犯了冒进的错误。所以曹操回兵途中在战略家郭嘉坟前痛哭,说如果你在,我就不会遭赤壁之败。
如果曹操在战略上考虑到这一层,他就绝不会在到达荆州后马不停蹄东下。他不但不会急于向孙权下战书,反而会遣使安抚东吴,称自己只占荆州,不犯东吴。当然东吴也许会怀疑观望,但他们不会不考虑曹操的实力而轻易冒犯,不会轻信诸葛亮的游说而帮助溃败的刘备,不可能力排众议下定出兵的决心。如若这样,曹操就可以赢得时机占据北荆州,而且可以渡江征服南荆州。应该说,只要东吴水军不打击,曹兵依靠蔡瑁的水军船只渡江作战是不成问题的。曹操占据了荆州南北,就切断了刘备去益州的路数,孙权也不会容许刘备和刘琦在夏口长期呆下去,使刘备失去发展空间。这样一来,就不但可以避免赤壁之战、避免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且曹操可以相机东进西取,稳操胜券,实现统一的大业。
然而历史的良机,却在曹操一马倥惚间错过了,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我说最不该“大意失荆州”的其实是曹操。当然,这些只是本读书人的书生之见,不过说出来供大家讨论,或许对真正的战略研究有参考价值。
1《曹宗国文史随笔》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1t0zd.html
2《曹宗国文化评论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cqc.html
3《曹宗国时评文集》http://hlj.rednet.cn/wj/136.htm
4《曹宗国诗歌散文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d43.html
5
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