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该为骈体文甄别平反

(2016-07-01 09:03:17)
标签:

历史

文学

应该为骈体文甄别平反

 

 

 

唐宋古文运动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同时兼有思想文化运动的性质,其进步意义应该肯定,但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一条就是造成了对骈体文的一概否定,这是应该加以甄别的。

 

唐代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确实是以反对骈体文为号召的,但如果以为唐宋古文运动就是反对骈体的文体改革,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韩愈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体文称为“今文”,把先秦两汉风格的文章称为“古文”。他反对“今文”,提倡“古文”,其实际主旨也并非仅在于文体,而在于文风。韩愈的文章“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他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辅相成,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可以说是一场“道济天下之溺”,“参天地,关盛衰”的文学变革。

 

虽然唐宋古文家都对骈体文加以贬斥,也不能认为所谓“八代之衰”就是针对骈体文这种文体而言。提出“文起八代之衰”的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说得很明白:“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特别是两晋以后,骈文成为一种时尚风气,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这就是说,造成文衰的根本原因不是文体本身,而是滥用骈体,是文风出了问题。而文风的问题,又跟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思想黑暗无道是密切相关的。从中唐韩柳到宋代欧阳苏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该说是清醒的。

 

尽管如此,但唐宋古文运动对骈体文的批判影响是很大的,乃至后世很长时间的文学史和评论著作都对这种文体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而由此于造成骈体文几近衰绝,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仍然很少有专家学者重新正视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是唐宋古文运动在客观上造成的一种负面影响。

 

事实上,骈文作为一种文体,必然既有其长处,也有所局限。骈体确实由于迁就句式,讲究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到处滥用和刻意追求形式当然是一种“文弊”,但只要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这就好比格律诗,不宜广泛提倡,但也不能一概禁绝。且不说骈体文兴起之初产生过一些好文章,就是在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文学性的骈文的成熟,大致在南朝的刘宋时代,其代表作是鲍照的一些作品。齐梁以后,以表现美的事物为主旨而注重形式的各类骈文逐渐成为文坛流行的文体,也有写得好的,比如梁简文帝萧纲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陈代顾野王的《虎丘山序》,沈炯的《林屋馆记》等,就在形制上相当规整而艺术上又均有较高水准。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丽辞”。从思想内容上来看,也有一些突破禁锢的骈体文,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所以流传后世。

 

80年代以后,一些有影响的学者相继就六朝骈文发表文章。特别是9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韵文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等多家单位发起了全国首届骈文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中国骈文学会,骈文研究得以全面复兴。现在,文学理论界已经对骈体文的产生、发展历史、兴衰过程,特别是对其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本读书人曹宗国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矫正唐宋古文运动的负面影响,为骈体文甄别平反。

 

  链接

 《站着读经典》网购地址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26332743323&spm=a310v.4.88.1

1《曹宗国文史随笔》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1t0zd.html

2《曹宗国文化评论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cqc.html

3《曹宗国时评文集》http://hlj.rednet.cn/wj/136.htm

4《曹宗国诗歌散文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d43.html

中短篇小说集《人迹》http://v.book.ifeng.com/book/yc/3009557.htm

长篇历史小说《巴山旧事》http://yuedu.baidu.com/ebook/d0d49387b14e852458fb575c?fr=aladdin&key=巴山旧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