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说于丹的“秀口”和易中天的“海口”

(2008-10-01 11:07:03)
标签:

诸子百家

讲坛

pk

国学

于丹

海口

文化

且说于丹的“秀口”和易中天的“海口”

 

              曹宗国

 

戊子清明,央视名嘴朱军请于丹、易中天高谈于泰山之巅,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谈兴所至,于丹忽引余光中语云“秀口一开,就是半个盛唐”,朱军抿嘴作忍俊状,暗笑于丹自况也。观众亦然。

 

易中天一登讲坛,声名大噪;近日又将再登讲坛,夸下海口,说要PK诸子百家,

 

于是便有网友戏称于丹为“秀口”,而以“海口”称易中天

 

平心而论,就口而言,这两位到也确实不负众口,委实珠玑悬河,足以标榜讲坛。于是好事者便想玩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游戏,让“秀口”和“海口”PK一下,如何?

 

然而易中天和于丹就都托词回避,论者也大多不想差强褒贬。

 

窃以为,“秀口”和“海口”倒是可以比较一下的。

 

“秀口”和“海口”,口风都不小,口才都了得,口碑也都不错,而且品的都是古典名著,但品法不同。“秀口”用的是解读法,“海口”用的是讲述法。解读固然难免牵强附会、随心所欲,但重在心得领悟,毕竟有所独见,有所创新;而讲述则一如教师讲课,只不过是绍介分析、归纳演绎,往往述而不作,没有形成系统独创的一家之言。所以,从学术创新的角度看,“秀口”当高“海口”一筹。

 

其实这一点易先生自己也是认帐的。于丹《论语心得》结集,恭请易先生为之序,易先生就在北京之青岛途中一气呵成。他说于丹是在把“灰色的孔子”与现实多采的世界做“链接”,说灰色的好处是具有“普适性”,无论和什么样的颜色都可以搭配,都可以“链接”。言下之意,“链接”也难免具有随意性和适用性。这实际上是将于丹PK了一下。他说自己PK 诸子百家,只是将学术界对诸子的评价罗列出来,也夹杂一点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他实际上是以介绍为主,不是为自己的一家之言论争。为此他辩解说,百家讲坛是“讲”坛,不是“论”坛。不过照他这样说,百家的“家”就不好解释了。

 

然而易先生的“讲”毕竟风趣幽默,其掌故之熟悉、证引之广泛,涉猎之成趣,确实可以算很受欢迎的讲师。设若他“讲”诸子百家,让诸子一个个从故纸堆里爬出来,都像我们家隔壁的张大爷李太公一样咳咳吐吐、唠唠叨叨,间或插浑打科,捧哏搞笑,把死人说活,把故事说新,把古话说今,倒也算得是用通俗的方法普及了一通国学,不一定完全是夸海口。而于丹的心得,心领神会,妙语连珠,往往别出心裁,让仁义道德从虚伪的政治说教变成良民的心灵鸡汤,让小资们九五之余,就心满意足地歪在沙发里慢慢地喝,第二天又高高兴兴地对老板点头哈腰。其贤文增广,劝世有方,也不愧为秀口。

 

“秀口”把国学熬成一碗鸡汤,“海口”把国学煮成一壶浊酒,只要不含三聚氰胺,都可口可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