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2008-04-26 17:36:05)
标签:

黔东南

侗寨

旅行

旅游

分类: 萍踪

增冲鼓楼只是一座古老的木楼,它曾经出现在97年发现的一枚邮票上,是贵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侗家鼓楼。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其交通十分不便,从榕江到往洞方向,有30多公里的村级公路,只能搭拖拉机或农用车进寨。不巧的话,就只能徒步前往了。

下午两点,正在榕江大桥找车的我们巧遇增冲的司机小陆,他的农用车是寨子里唯一往返榕江县城的交通工具,既经济又快捷。他告诉我们,就在刚才,有几个国外的背包客包了一辆吉普车,已经出发了。他很得意地说,自己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两个是增冲的客人,还是舍不得包车的那种。

农用车的主要功能是载货,驾驶室已经挤得满满当当的,人们客气地把好位子让出来给我们两个。一车的人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一直下着雨,滑溜溜的烂泥巴路很糟糕,翻过,车子爬行在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上,摇摇摆摆得跟醉酒似的。下到路口上,看到一群挑肥的姐妹们款款而来,陆司机很体贴地停下车,让我们拍照。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农用车绕道到往洞,那里的花桥鼓楼也别具特色,顺便让我们采购一些晚饭的菜蔬。说好了,今天的住宿就交给陆司机安排。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真正考验的是往洞路口到增冲的不足十公里的一段路,重重险阻,遥不可即的世外桃源,仿佛存心与世隔绝的地步,只由你在此徘徊张望。

陆司机的驾驶水平相当了得,我们平安地到达了村寨,都夸赞陆司机应该去开F1赛车了。

进入寨子第一眼,便看到临水而立的鼓楼,形如宝塔。鼓楼内的大厅是空的,中有火塘,火塘四周设有长椅。鼓楼顶部,还有两层八檐八角的伞顶宝塔,最上层放置着一面大鼓。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侗族的先民最早巢居在树上,后来开始搭建木屋,整个部落所有的族人都住在一起。文明的进步,家庭的出现,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型的木屋。再后来,兴旺起来的侗族人出钱出力修建鼓楼。鼓楼变成侗族的标志。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所以有“见到鼓楼,必是侗寨”的说法。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从高处看,增冲三面环水,如同一只卧在青山里的鹅蛋。

我们两是今天唯一留宿寨子的客人,陆司机的姐姐家是寨子里不多的可以提供住宿的人家。因为条件简陋,连厕所都没有,来这里的外国客人很少有留下来过夜的。

放下背包,沿着石板路到处溜达。接近黄昏,寨子里安静得很。许多飞檐翘角的砖屋裂开了缝。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几个女孩子正在天井里捉迷藏,穿着干净的长袍,跑来跑去的,丝毫不理睬我们的镜头。一辆老马车从小巷深处走出来,赶车的人低着头,年纪轻轻的样子。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淙淙的溪水流过,有几家的烟囱已经冒出袅袅的炊烟。这情景,似乎早已经存在我的印象中,从中学背诵《桃花源记》的时候起。此时此刻,很熟悉的再现出来。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陆司机的老父亲是退休的老师,他是我们晚餐的大厨,设酒杀鸡是他们待客的习惯。我们的百般阻止下,一只鸡死里逃生,没有成为我们的盘中餐。两大碗的辣椒牛肉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下酒菜,我知道,平常的这个季节,是收获蔬菜的淡季,他们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每日两餐,白米饭和大青菜,那种大叶子的青菜,味道有些苦涩,在湖南的农村我见过,只用来喂猪。

在侗家人做客一定得欢畅热闹,陆老师照例请了几位重要的亲戚来作陪。火塘里的木炭烧得旺旺的,陆家的四只狗一只猫卧在我的脚下,大家喝着大碗的米酒,谈论着村里村外的世事变迁。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另一间房里,陆老师的四媳妇正在灯下织布,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侗家人很知足。

游走黔东南(四)增冲鼓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