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xsok
zxsok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70
  • 关注人气: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市灯泡厂(17)正直的张群有

(2022-04-18 14:56:30)
标签:

历史

正直的张群有

 

在氢气班大院中的师傅们中我唯一不叫师傅,但又使我敬重的人是张群有。他是四连副连长,我既不叫他师傅,也不叫他连长。一是我们同岁,他比我还小一个月;二是他的性格平易近人,乐于相助,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彼此的距离。

他的老家在孟州,出生于三门峡市陕州区。那里是黄土高原、秦岭山脉和滚滚黄河的交会处,多年前还是贫瘠山塬地区。他的父亲因为穷困,到他母亲的村中安家。1958年,群有小学一毕业,就到附近的观音堂煤矿下井劳作,繁重的掘进,恶劣的环境,使他有病不起,无法再干下去,就独身一人来郑州投靠大伯父两口,想在郑州继续上学。大伯父说没办法安排上学,托人把他介绍到郑州市地质局当通信员,没多久又调到市工业局当通信员。他这个正在长身体的少年,想着地质队员每月粮食48斤,应该能吃饱肚子,就要求调往郑州市地质队,到工程技术部当学员去了。无论是在机关跑腿送信,还是随地质队员到野外风里来雨里去地四处勘查矿藏,他都抓住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不仅爱读书,还爱向技术人员学技能。所以群有学历虽不高,但是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到任何岗位都能很快适应,独当一面。

1961年,郑州市地质队撤销,张群有分到灯泡厂,先是在装配车间灯芯、排气车上干,后来到配电房、机修车间上班,成为技术多面手。烧氢房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设备制作,到试验工艺,在技术员的支持下,他一人将烧氢的工作创立起来。其间他以自己的智慧和钻研,进行多项小改小革,为厂里节约了不少成本。氢气班的化丝炉在工作时,为了防止酸雾泄漏,下面的炉门是封闭的,结果还是弥漫不止。他从农村灶台的原理相推思考,觉得应该加强拔气通风才行,于将烟囱直接砌在炉子上方并且加高,下面炉门和屋门大开,酸雾全部顺畅地从烟囱直通高处冒出,飘飞而去。

真理本来是简单的,就在于有人动脑子去认识它,遵循并利用它。群有就是这样一个热爱、追求、遵循、运用真理的人。他活得简单坦荡,所以他在厂里上下关系都很好。但在他认为有必要时,也敢于挺身而出,不惧直言。那时他怀里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瘦高的身影巍巍而立。少年气盛,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愤怒样,至今我还能记得清。

我进厂时,他已经担任四连(机修车间)的副连长。那时他只是二十三四岁的小青年,但威信很高。在他的沟通下,我从出厂检验调到了发氢房,接替了参军走的邹平琪。他与小邹是很好的朋友,他给我讲了许多小邹的逸闻,这番介绍,让我能尽快适应氢气班的工作环境,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不久,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直言不讳的知心朋友。有一次,有件事我不知该如何处理,急得六神无主,竟然半夜十二点去六里屯的平房院,敲开群有家的门,找他讨主意。现在想起来,我的行为实在荒唐,但可见我们亲密无间的关系。

连队经常安排我在节庆前或者配合形势出墙报。这是个时间性很强需要突击的事。群有每每过来抄写、搬梯子粘贴。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好。经常来抄墙报的还有葛长生师傅,她的字秀气,群有的字圆润,显然是临过字帖。群有的个子高挑,亚麻色的皮肤配上一双澄清明亮的黑眼睛,很有青春朝气。所以我拉着他一起为连队出节目,演唱男生快板联唱。厂里中层领导们主管一方工作,平时多少都会有些架子,更别说上台演节目了。群有是厂里老职工,又是车间领导,平时见他稳稳当当的,这时见他在台上又唱又跳,引起全场轰动,效果极好。这我才知道他身上很有些文艺细胞。但我后来才发现他退休后把二胡也拉得如行云流水。天好时在家对面的绿荫广场,天阴时就在屋里,每天习练不辍。我问他能不能给唱豫剧的人伴奏,他说,就那几个调,简单得很。看来已是老手了。我们在一起上班时,没见他开过简谱,看来他也是后来无师自通的,真是个全才全能的人。他的儿女子孙们不少都继承了他的这些基因,工作、生活得很出色。

他在四连担任副职,所以多少知道一些在收集我的言行的事情,就告诫我,无论说闲话、写文章、会上发言,都要注意分寸。

我准备结婚时,经济不宽裕,又不会自己动手打制家具,很作难。群有就和我一同四处到废旧品公司买来角铁、铁管、和从包装箱上拆掉的铁皮。把铁管填上砂子,烤红后窝弯做成床头,截断角铁焊成床框,打孔绷上铁皮片,做了两副床,我们两个一家一副。木工尚师傅把我的大衣柜做成后,又是群有上手批灰、打磨、上漆。那时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些结婚必有的所谓“三转一响”,需要用工业券配给。我还差缝纫机无着,群有就把他刚买的敦煌牌缝纫机亲自蹬着三轮车给我送上门来。将近五十年了,这台缝纫机至今我家还使用着。

群有的妻子王大景看上了群有的人品,勇敢地追求这位优秀的青年,与他成就了百年之好。两人夫唱妇随,勤劳持家。厂里停产后,大景进些布头,骑着三轮车到郊区乡镇四处赶集卖布以供日用吃穿。群有每到傍晚集会要散时,都会蹬自行车去接大景。就这样他们一天天度过了下岗的艰难年月,把三个孩子培养大。他们的大孙女静静秉承家风,聪明好学,从二十六中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省实验中学读高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同济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大景晚年罹患癌病。群有没日没夜地伺候在旁。大景垂危之时,群有满怀惭歉地含泪对她说:“你这一辈子跟着我也没享过福,后悔不后悔?”大景用微弱的声音笑着对他说:“人这辈子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你对我的好,我清楚,嫁给你我从来没后悔过。”

王大景老家在荥阳,是郑州市的老住户。大景看上去不是个很讲究的人,但也很聪明,并且勤快能干肯吃苦,对人古道热心肠,说话快人快语,不会藏着掖着耍心眼。大景的弟弟叫不景,实则是父母最疼爱的独生男孩子,调皮好动,但有分寸,不乱来。不景的儿子也很聪明,从名校读到博士毕业,在国家某部委工作。

厂里盖起了好几座家属楼,他们两口已是厂里的老职工,却一直没能分上家属房,还在六里屯村租房住。他去找新来的厂领导,要求把他家的租金报销或者发放相应的补助。领导笑着对他说:“你的情况我都了解过了。咱先不说报销不报销租金的事,你先把劳资科的担子挑起来吧!”就这样群有在灯泡厂担任了人事劳动科科长。在他的任上,给厂里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只要职工有什么要求,他都当成自己家的事尽力去办。有一次在澡堂泡澡,有位车工师傅坐在他旁边。两人拉起家常,那位师傅说,家属还在外县,一直没能调到一处。群有就立马说:“你放心,这事我来给你跑!”此后,群有就主动与对方单位联系协调,将那位职工的妻子调到厂里团聚了。

王森结婚后,他的妻子谢开馨还在洛阳纱厂上班,已经怀孕了还是两地分居。洛阳纱厂管人事劳资的负责人见面倒是爽快答应办理调动,并且还当面仔细认真地把情况记在笔记本上,但就是干打忽雷不下雨,跑了多少趟,送了多少礼都记不清了,一直拖着不办。群有知道后,将这事时时放在心上。他亲自到洛阳纱厂劳资科去联系,对方提出厂里人员紧,领导不叫放人。群有出了个主意——煤气班的傅天佑是洛阳人,想调回老家,就和他商量先把档案转到纱厂去,就说是对换,而且是男工换女工。小傅答应了。档案过去后,对方再无理由阻拦搪塞,只好放手。后来谢开馨看电视剧《凡人小事》时,对剧中与自己类似的情节打动而共鸣,每次都哭得泪流满面,对群有的热心经常提起,念念不忘。我家王昭平从远在城南钱塘路的郑州市第六服装厂往我家附近的第一服装厂调动时,从始至终我们两口都没有出面,全是群有拿着日光灯管、电灯泡等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送人情、拉关系,又请市轻工局劳资科的负责人老杨出面,好费周折才算办成。甚至接收方第一服装厂人事劳资负责人怀疑说,是不是此人在第六服装厂出什么问题了,咋会这么快就放人?群有怕节外生枝,又赶紧做一服厂方的工作,终于办成了调动。

“能者多劳”,后来郑州市上马大型企业中原制药厂,上级抽调公正能干的张群有去负责人事,组建班子。再后来,郑州市又上马另一家大型企业郑州化纤厂,又把群有抽去干人事,建班子,一直干到退休卸任。老友们都退休以后,群有、王森、刘志中和我,四家八口人,每年春节都要相聚叙旧。说起这些事,群有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干的就是这活儿,跑跑是本职工作,理当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