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2017-04-19 21:04:52)
标签:

化学教师

师范生

分类: 大学教学生涯

2017321日下午,端木邀请了2011级化学(师范)毕业生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丁小婷同学回晓庄给学弟学妹介绍考研考编经验。作为2015年专业考研第一名、2017年苏州和南京化学教会考编第一名,丁小婷把一路的迷茫、奋斗、失败、收获和辛苦娓娓道来,更加一再强调自己学习中的心态和方法以及在本科阶段导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科研技能,尤其突出自己在各种课外实践中训练技能提升经验,伴随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的还有一直以来的反思。汇报之后,十几名14级化学师范生围住丁小婷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咨询。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2017413日下午,南师附中著名化学奥赛教练贾震老师莅临我校,贾震曾经培养出高中化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和省级一等奖近百人,还包括一名国际化学奥赛金牌,他学科功底深厚,人格魅力吸引着历届以来数十执教学生投身于化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分布在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这次贾老师参加了14化学师范班的微格训练课的听课和点评,并在随后的中学化学备课组活动中对四名备课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化学教材、学科知识、教学逻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14级、15级四十多名化学师范生听了贾震老师的报告后,被其教学魅力深深折服,更加坚定了从事化学教师的信念。贾震师弟的到来给我们的课和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他的点评让化学师范生大开眼界。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这么有思想。杨同学赞道:“好喜欢这个老师呀,对化学知识追根溯源,层层深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祝同学感慨:“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句话,第一句如果你上不好这节课,把原理讲的很复杂,其实是因为你不够懂它。第二句化学课不应该只告诉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书本以外的思想!”这次活动是化学教育教研室开展跟师学习活动的第一炮,日后陆续还有更多中学名师来到晓庄,与我们的化学师范生深入交流。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端木工作室的近期活动新闻

    晚上和贾震老师以及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过来参加交流的一位保研化学师范生房同学吃饭。我们两个学长对隔了不知道多少届的小学妹指点开来。贾震指出:他的课是极其个性化的,实习生听他的课不可能模仿。他指出看教材不能只看一本,多找几本经典的对照着阅读互补有无博釆众长——可是现在有几个大学生学一门专业课能看好几本教材?一本能看透的就很少, 更别提去自己找其他教材参考了,很多人就瞄准了期末老师的复习讲义了。于是我感慨想当年我大一无机化学,除了用师大版,还买了华师大南师大合作编写的另一种教材,借了武大吉大教材,自己主动去图书馆 自己借考研无机试题汇编来做还去主动请教吴勇老师——虽然当时无机考试成绩也只一般但为后续学习打下习惯基础。 我跟房同学指出,师范生接触这些超一流的思想开明的一线教师,并不是单纯地做记录然后照搬他的上课套路或教学设计,而是要带着研究的态度去琢磨这位老师的学科逻辑、知识体系,其次才是他的观念和思想,然后是具体呈现的教法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至于那些神态、语言、动作表面的东西都不必强求模仿。还有个要点就是去追寻这位老师的成长之路,学一学他是如何学习的,如何阅读的、反思的,然后行动起来。这些话其实都是一直以来跟我们的师范生强调的,推荐大家去看下保志明老师当年《我的功利阅读之路 》一文。

自从贾师弟来了之后,我们的化学师范生深深感到教学魅力和学科功底的必要性,也在反思自己当年是不是上了假的中学化学课……这点更加警示我们的师范生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化学素养,不要愧对自己未来的学生!

在网络上看到2013年11月底南师附中开放日,贾震讲铝的化合物之后,上海化学教育界老前辈郑胤飞老师现场观摩之后在博客上写的点评,对贾震赞不绝口更是以“玩的境界”为题,相关内容摘录如下:南师附中贾震老师用一个“玩”字表达了他对化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把这个词用到教学上来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玩可能是一种无奈,因为化学一直处在被弱化的境地,包括化学在学业比重上的弱化,也包括本学科思想体系的被弱化。而对于这位年轻的帅哥,玩更是一种态度,是对世俗的不屑。不玩兴趣、不玩结构原理、不玩奇思妙想,我做化学教师的成就何在?贾老师开的课是“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其实主要讲的是Al(OH)3的两性。他的一个重要设计是把Al3++3OH-≒Al(OH)3≒H2O+H++AlO2-改造成了Al3++3OH-≒Al(OH)3≒Al(OH)4-(四羟基合铝),在我看来这是将“一边碱式电离,一边酸式电离”统一成了氢氧根离子的得与失(其次是更符合溶液的实际情况)。我一面听课一面就想象着那个Al3+或许是一个插花的插座,最多可以插入四枝花去,“插与拔”就成了这堂课的“魂”。当然这种想象可能只是我的一相情愿,我不知道贾老师是否十分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设计思想——这话有点滑稽,自己的思想也要理解吗?——或者是否愿意这样去理解。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如果这堂交给我,氢氧化铝就会有个别号——三羟基铝。这个别号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疏通经络使主题更加显性,二是更加通俗可近。插和拔都是要力气的,就有手到擒来的,也有力不从心的,于是有了强强对话、以强制弱的头脑风暴。不要小看这种俗语,它是对“酸1+碱1→碱2+酸2”、“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之类辨证的有效解读,通俗一定是心领神会的前提。比如3Al(OH)4-+Al3+→4Al(OH)3就是那个方程式两头的强强对话,Al(OH)3的酸性和NH3H2O的碱性则都比较尴尬,插不上第四枝芦柴花去了。鲜活的形象有时比严肃的逻辑更容易种到心里去。极致深入是怡然浅出的底气,浅出是深入的水到渠成,单用口才来解释妙语连珠未免过于简单。非常期望贾震老师“玩”出他的深入浅出的境界来,哪天玩到普通中学去照样得心应手。小贾,加油。就凭着前辈对贾师弟的片言只语,大家自己体会下“铝的化合物”教学的与众不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