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师范生借鉴的学习方式——金陵中学“青年教师读书沙龙”
(2012-06-22 20:01:4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转载推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倡导建立全体社会成员人人阅读的书香社会。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途径,是增长才干与智慧的钥匙,是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样,营造良好的全员读书氛围,也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才能不断完善人生。金陵中学拥有优良的读书传统和读书环境,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进一步促进书香校园和学习型学校的建设,2012年4月19日下午4∶20分,“首期金陵中学‘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暨校长赠书仪式”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拉开了帷幕。
本次活动由教学工作处和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参加首届读书沙龙仪式的有:邹正校长、丛一冰副校长、肖立荣副校长,夏广平副校长,卢惠红主任,李刚主任,黄皓燕主任,学术委员会 朱建廉老师,笪希文老师,邓重文老师,李东平老师,以及全校73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卢惠红主任主持了这次活动。邹正校长首先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举办本次读书活动的目的、缘起和重要意义。他说:读书沙龙是青年教师的聚会,青年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了重任,不仅是金中的现在,也是金中的未来。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浮光掠影的摘看和读书有很大的不同。一本书凝聚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述方式,不通过读书,去仔细地品味就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也就无法使得自身学术和知识水平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无论从学校的传统,还是个人的发展,读书都是非常重要,我们要形成校园文化,这同样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最后,邹校长勉励大家能真正把阅读融入生活,享受阅读,做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高尚的人!
接着,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的笪希文老师和邓重文老师分别以理科和文科老师的不同视角,和青年教师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心得。笪老师认为,教师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努力做一个透着人文气息的学者型老师;而邓老师认为,教师应先做好“匠”,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做人、做学问都需要多读书。虽然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他们对读书和教书的最真挚的体会。
邹校长特意请来参加活动的李东平教授也认为:读书使人崇高、使人博闻、使人智慧。读书是个人素养、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繁忙,也仍然要抽出时间多读书。
孙凯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发言,他提出:读书开卷有益,但知易行难。号召青年教师们爱读书、爱生活,让阅读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
邹正校长还给青年教师们列了第一批建议阅读书目,共有17本之多,并赠送其中的两本——《周国平论教育》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给每位青年教师阅读。
最后是朱建廉老师关于“如何阅读”的读书讲座。朱老师高屋建瓴,从阅读的本质、操作、过程、对象、分类、动机和技术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他“与书为友“的一段段难忘经历,生动形象,在座青年教师无不受益匪浅。
活动结束后,领导和老教师们禁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给青年教师读书活动赠言,摘录如下: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活动现场,济济一堂
邹正校长讲话
邹正校长给青年教师代表赠书
朱建廉老师做讲座
金陵中学首届青年教师读书研讨班成员
班长:胡玮琳
组长(以学科组为单位):陆平
李俊
易杨
成员:尹湘江
王
韩
徐美松
邰明珠
李
吴
饶翼荣
于世涛
马振华
张金俊
附录一:
邹正校长在金陵中学首期青年教师读书沙龙
暨校长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早在近半个世纪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号召全世界“走向阅读社会”,希望全社会人人读书。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郑重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再次向全世界推广阅读,旨在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引领大众的人文精神。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读书节举行隆重盛大的文化节庆活动。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读书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书籍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美国著名学者塔奇曼的一段关于书的论述十分形象而精辟,他说,“书是文明的传递者,没有书,历史就会沉默,文学就成为哑巴,科学就成为跛子,思想和探究就会停顿”。人类的文明最早就是通过书籍,由一代一代的读书人传到今天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崇尚读书,大家知道,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出名的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皖南宏村的承志堂也有一副对联,下联是“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金陵中学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我希望所有的年轻教师能够用读书行动继承优良传统,不仅自己带头读书,而且引导学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
我还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赠送两本书:一本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周国平论教育》,尽管周国平不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却是一位有拥有教育情怀的哲学家,书中的关于幸福和优秀的理解,关于人性的建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与教育的根本关系的阐述,一定会给你们不少启发。另一本是上海三联书店的《德兰修女传》,德兰(又译特蕾莎)修女,这位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她那超越了国界,超越了宗教信仰的仁慈和博爱,一定会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星空因为书籍而更加灿烂。我希望书香飘逸的金陵中学会因为你们而增添更多“书与人”的美丽风景。
谢谢!
附录二:
邹正校长推荐书目
1、《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2、《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3、《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我的教学生涯》斯霞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 2003年版)
10、《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徐碧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周国平论教育》周国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13、《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谈美书简》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15、《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华姿著(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16、《苏菲的世界》【挪】乔斯坦·贾德著,箫宝森译(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
17、《白鹿原》陈忠实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下午4:20,金陵中学第二期青年教师读书沙龙在大家的期待中又开始了,本次沙龙主要就近期青年教师的读书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共分五组进行。以下分别是每一组的活动记录:
(第一组)
今天下午四点二十分,第二期青年教师读书沙龙在我们的一片掌声中拉开了序幕。我们第一组的成员由35岁以下的语文和英语老师组成,参加沙龙的每位老师都作了发言。谈薇薇老师谈了自己阅读龙应台的书后在育儿方面受到的启发;孙旭老师结合《周国平论教育》的相关段落,谈了哲学对于自己教学和人生的指引;薛玲老师通过对仓央嘉措、王小波的作品及《狼图腾》、《黄帝内经》等书的介绍,表达了不做一个包法利夫人式最初级阅读者的愿望;陈廷光老师把书籍比喻成安神曲、救急药、指南针和催熟剂,生动地说明了读书对他追求幸福产生的作用;姜晓平老师对《盐之书》的深刻领会让在座组员深受启发;李文洁老师说自己的读书习惯正遭遇刚工作时的“逆反期”,但读书活动促使她静心阅读,化解了不少内心的纠结;胡玮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安意如;陆平老师讲了通过与许峰老师交流《格兰修女传》获得对高考作文题“忧与爱”更深刻理解的经历。期间,大家就高考是否扭曲了基本人伦、如何将语文与英语教学通过翻译文学结合起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最后,参会嘉宾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期望。陈柏华老师结合自身读书经历,提出读书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邓重文老师提醒大家:读书是愉快的事,能让我们接近高尚,要在书中领会大智慧,做真读书人;王余健老师通过抗洪抢险投石拦坝的比喻,说明经典之可遇不可求,读书求悟道而不是论道;邢文骏老师感慨读书是一件好事,但很少能享受,希望金陵中学有一批书卷气的老师,而学校能够为所有老师的读书提供支持;卢惠红老师表示在琐屑的生活中麻木的话就没有幸福感可言,希望大家通过读书在生活中钻一个孔,获得舒展的人生。
参与本次沙龙第一组的学术委员:邓重文、陈柏华、王余健、邢文骏
参与本次沙龙第一组的青年教师:谈薇薇、胡玮琳、陆平、薛玲、孙旭、李文洁、陈廷光
(第二组)
6月20日下午,数学组及地理组德青年教师与潘慰高、笪希文两位特级教师一同交流了最近一段时间的阅读体会。
我们这个读书小组的新爸新妈们比较多,阅读与交流的的重点也很自然的着重在如何教育子女方面,比如《去远方长大》,《好妈妈好老师》,《调教—独生世代的新亲子之道》等等。
其实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有很多共通之处,身为独身子女的我们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形下,教养下一代,教育学生,我们也都在不断失败,不断摸索、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有比我们更多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掌握比我们更快速、更熟练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甚至有比我们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仅限于埋头搞好教学,而要沉下心来,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广泛的阅读,只有作为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高出学生20倍、30倍甚至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才能真正有资格谈得上做“教育”。
潘、笪两位老师以自己读书、教书的经历也给了我们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
首先,读书不能太功力,以为读一本书就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时不现实的,读书的意义在于思考与感悟,读得多了,自然才能在平时派上用场;
其次,读书应该杂,什么内容都应该涉猎,拓广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理解的深度。
参与本次沙龙第二组的学术委员:潘慰高、笪希文
参与本次沙龙第二组的青年教师:黄光玉、陈丹丹、韩蕾、虞玲玲、严飞、祁云、刘其群、陈康康、张晓影
(第三组)
本周三下午四点二十,青年教师第二期读书沙龙第三小组活动在行政楼二楼接待室举行。本组成员由化学和生物老师组成,大家纷纷交流了近期的读书心得并展开了热烈讨论,邹正校长和王鼎宏教授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宁梅老师第一个发言,她和大家分享了在美国一个教会学校交流学习的情况;两位年轻妈妈朱旭文老师和蒋英子老师分别介绍了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理论在与学生相处交流中的运用;吴萍老师和大家分享了阅读《德兰修女传》的心得;许龙兵老师谈了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并和大家分享了阅读《周国平论教育》一书的体会;贾维薇老师介绍了阅读周国平的书《妞妞》的感受及其在教育中的一些实际应用;许峰老师和大家分享了阅读《德兰修女传》的心得,并从德兰修女对世界的大爱谈到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的理解,颇为精彩;房佳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入职后的心路历程,介绍了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老师的书《爱心与教育》;饶翼荣老师为大家读了一段已故的金陵中学毕业生吴为超的读书笔记,并介绍了吴为超的相关情况;王延广老师也谈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邹正校长和王鼎宏教授针对青年教师读书过程中困惑进行了及时、具体的指导,并鼓励大家对读书、教学、教育过程的片段多记录、多反思,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参与本次沙龙第三组的领导及学术委员:邹正、王鼎宏
参与本次沙龙第三组的青年教师:张宁梅、朱旭文、王延广、吴萍、蒋英子、许龙兵、贾维薇、许峰、房佳、饶翼荣
(第四组)
6月20日下午的美术阶梯教室里,我们历史、物理组的青年教师交流了近期读书的感悟和体会。大家围绕“如何读书,读书与生活”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陈连余老师首先以自己读书、教书的经历送给青年教师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首先,读书要趁早;其次,读书可以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读书须思考,汲取书中智慧,学会迁移运用知识。彭双老师以《周国平论教育》、《德兰修女传》的阅读为例,指出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网络时代、转型时期如何读书?朱杰君老师、王琦老师、崔晓燕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思考。朱老师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静心读书难能可贵;王琦老师提出阅读的碎片化是新时代的阅读方式,有些学者夸大了这种方式的弊端,当代的读者要善于在碎片化的阅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崔晓燕老师谈到转型时期阅读关系,提出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一时期我们读什么?这一时期我们怎么读?她特别强调在转型的环境中,发达国家作者、著作的强势话语权,提醒读者注意弱者的声音;马振华老师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切入,谈到了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与获得能力;陈界山老师回顾了从大学至今的阅读心得,他指出不能死读书,而应将读书与生活、读书与自我的关系处理好,既能读进去,也能读出来;孙凯老师谈到读书时应该学会理解、学会提问、学会融合。参加本次读书沙龙的成员既有理科老师,又有文科老师,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阅读、谈生活,交流效果很好,大家都收获匪浅。
参与本次沙龙第四组的学术委员:陈连余
参与本次沙龙第四组的青年教师:崔晓燕、孙凯、彭双、王琦、朱杰君、马振华、陈界山
(第五组)
今天下午4:20,我校教保处、校务办公室和体育组的老师在美术教室2召开了第二期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我们第五组的老师都带来了近期阅读的图书和大家交流分享,主持人朱文迪老师带来了一本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她说看了本书后意识到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老师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体育组的刘挺和刘昱老师也表示:通过阅读相关教育书籍,感觉到在这个节奏日趋加快的年代,我们要调整心态,让孩子慢慢来。姚舜老师带来一本《大秦帝国》和大家分享,这本书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统一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丁雨健老师和姜中玉老师则是推荐了大家近期都在阅读的《德兰修女传》,该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味生命的真谛极富参考价值。张金俊老师和我们介绍了他阅读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苏在文中的每一个富有创见的观点、每一处生动的教育细节和鲜活的教育案例,都仿佛跨越了时空,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老师们的激烈交流和讨论中,本组特邀学术委员喻旭初老师和朱建廉老师也给我们青年教师的阅读提出建议,喻老师认为:阅读分为研究型阅读、浏览型阅读、休闲型阅读等,阅读应从工作和生活两个层面说,工作上主要是阅读教育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书籍,生活上可以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杂志。朱老师提出: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多思考多写感想。在本次沙龙中,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的心得和感触,而两位专家老师的指导,更是给我们青年教师以后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参与本次沙龙第五组的学术委员:喻旭初、朱建廉
参与本次沙龙第五组的青年教师:刘挺、刘昱、丁雨健、朱文迪、郭韬、姚舜、张金俊、姜中玉、王德仁、吴阳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