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哥程源-YGO
Y哥程源-YG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53
  • 关注人气:5,8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2007-08-14 22:56:31)
标签:

旅行/见闻

分类: 非洲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雅法门广场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犹太区石头房子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犹太区小巷

穿行在古城小巷间

5月11日早上七点半起来,我住的通铺像地窖般没有窗户,黑漆漆的有点冷,耶路撒冷的海拔毕竟也有800米,早晚都凉飕飕的。

三楼厨房不大,一张下厨的台子,餐具齐全,一台大冰箱,装着各人的物资储备,一张四人小饭桌。我泡了杯摩卡咖啡,冰箱里有我埃及带过来的面包和果酱,以色列的物价贵我早有耳闻,从埃及买了些吃的过来。

四楼顶部是个露天阳台,从这可以看到远处圣殿山的金顶清真寺。

九点出门,我住的是犹太居民区,不少犹太孩子正背着书包上学,他们都戴着西瓜皮似的小圆帽,和穆斯林的帽子不同,他们的帽子没有帽沿,我好奇他们是怎么固定在头上的,后来发现使用别针。

附近的工地上有张东方人的面孔,我试着用中文问他,还真是中国人,而且还听出他的闽南口音,他吃了一惊,我笑着说我是福州人啊,他是永春人,劳务出口来到这四年了,每月5000多谢尔克的收入,他好奇问我怎么没有跟团,我说我喜欢一个人随便转转,能遇到老乡真是很巧。

犹太区的巷子里安静,整洁,淡雅的石头房屋特别适合犹太人内敛的性格。往南走着走着就到了锡安门,从锡安门内沿着城墙向雅法门走去,这带是亚美尼亚居民区,他们三世纪就在此定居,走进了亚美尼亚博物馆,种满花草的小庭院,没有一个游客,这座古老的两层建筑展示亚美尼亚人传统的艺术与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与亚美尼亚人有关的展品,包括装饰用的瓦片、陶器和宗教用途的器物等。不远还有一家亚美尼亚人的瓷器店,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瓷器花纹非常精美,当然价格也相当高,带回去不太可能,只好请求老板许可让我拍两张相片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精美的瓷器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瓷器店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放学的孩子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亚美尼亚博物馆的走廊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耶稣像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自创美食

路边手推车上卖长条面包,那价格贵的让我失望,10谢克尔,还是回旅馆自己做饭吧。旅馆附近就有小超市,买了1KG的泰国大米,泰国大米看来是世界流行啊,6谢尔克,鸡蛋一个0.75谢尔克,贵是贵,不过挺大个。巷子里有家不大的蔬菜水果店,我买了卷心菜2.5谢尔克/KG,这是又便宜又好吃的蔬菜,西红柿3.5/KG,辣椒7.5/KG,蔬菜都这么贵了,我就不考虑吃肉了。三种蔬菜要怎么烹调呢,我突发奇想,混合炒试试,又简单又快,爆炒后加水闷煮,娜娜进来看到我的杰作,一脸不屑,“你们福州人居然这样炒菜。”“这可是我首创,和闽菜无关”我郑重声明。一切就绪,我将饭菜混合,做成我最喜欢的拌饭,卷心菜酸辣开胃,真是太美味了,以色列伙食我不必担心了。

与苦难同在的“悲痛之路”

每周五下午,教会的修道士们要背着十字架重走耶稣的“悲痛之路”VIA DOLROSA,一共是14站。

我来到第一站的EI OMARIGA校园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人,身披黑袍的教士们和前来朝圣的教徒们。这地方就是当年耶稣被判死刑的地方,两米高的十字架由一位教士背上,出发前,教士们朗诵经文,出发了,潮水般的人流紧随其后。

第二站是鞭打教堂,耶稣在此背上了十字架,戴上了荆棘头冠,并遭受鞭打,教堂的拱顶上装饰着棘冠。

第三站是耶稣不堪重负初次跌倒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教堂。门楣的雕像可以看出耶稣正吃力地用手支撑着他的身体。

第四站是苦恼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玛利亚在这见到了背着十字架的耶稣,在教堂的地下拜占庭时代的马赛克里发现了玛利亚的鞋。每经过一站,教士们都停下脚步,对着教堂诵经,朝圣的人们表情沉重,仿佛正目睹着耶稣正痛苦地走向终点。

第五站是古力奈人西门在此替耶稣背上了十字架。

第六站是贝罗尼卡教堂,一位叫贝罗尼卡的女子曾经在这用手帕擦拭耶稣的脸庞,于是耶稣的面容就印在了这块手帕上。

第七站是与巴萨尔街交叉处的审议门,耶稣被这里的铺路石绊倒过两次。

第八站,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姑娘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泣,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这一站,不少朝圣的人都跪了下来,他们的泪珠夺眶而出,这样神圣的时刻,我觉得我将镜头对准他们也是一种亵渎。行走中,教士唱起了圣歌,人们附和着,那平和的歌声,引领着我们走向圣墓教堂。

第九站是圣墓教堂的入口,这是耶稣第三次倒下的地方。

第十站,进教堂右侧是各各他山罗马天主教小教堂,耶稣在这被剥去了衣服。

第十一站,罗马天主教小教堂的祭坛,耶稣在这被钉上了十字架。

第十二站是希腊正教会小教堂的几天,耶稣就是在这里断气的。

第十三站是一座叫做斯塔巴特马特尔的玛利亚为夜色之死哭泣的小祭坛,圣母玛利亚从这里收敛了耶稣的遗骸。

第十四站是耶稣被收敛入墓的地方。这十四站都在市井的小巷中穿行,这队肃穆的队伍像一股寒流,发散出冰冷的气氛让一切都安静下来,没有言语的交流,只有心跟着神迹在时空交错中前行。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取来十字架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出发前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出发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第二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第三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第四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第五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第五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第六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圣墓教堂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圣墓教堂门口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耶稣遗骸摆放地

 

 

哭墙,苦难历史的镜子

西墙,就是希律王所建圣殿被罗马帝国所毁剩下的一段残墙,因靠西侧而被称为西墙。圣殿被毁后,被罗马人放逐在外的犹太人得到允许每年一次来此探访,渴望回归故土的犹太人都在西墙前祈祷,石缝里塞满了犹太民族重建家园的愿望。夜间,石壁上的露水,从墙壁上一丛丛的海索草上滑落,这是犹太人国破家亡的眼泪,后来西墙就被称为哭墙,每天都有犹太人来此哭泣和祈祷。

周五落日到周六的落日一整天是犹太教的安息日,神休息的日子,那么人也沾光从周五下午开始休息。

安息日大家自然就去哭墙祈祷,城墙根下已经聚集了不少犹太人,男女分开各占一边,男子保守的装束是一套黑色西服,头戴一顶宽边的黑色礼帽,脚穿黑皮鞋,或者是黑色短大衣,头戴黑色毛皮礼帽,黑色中裤,黑色丝袜,还是配黑皮鞋。普通点的就是白色衬衣,黑色长裤,头戴小帽。

游客进到哭墙下必须带上白色小纸帽,这帽子根本扣不住,只要一阵小微风,我就要满地追着我的帽子跑。

哭墙前是一个不大的广场,提供桌椅和圣经,你可以坐着远离城墙远离人群独自朗读,也可以站着贴近城墙朗读,朗读中可以加点动作,这样能活动筋骨,也算是动静结合。一种是鞠躬式的前倾后仰,一种是转体式的左右摇晃,动作机械可笑,好有些犹太人在脸颊两侧留了小辫子,摇动时将辫子甩起,从石头的影子里看像晃动的拨浪鼓。

靠近城墙的人把脸颊贴在石头上,像是紧贴着母亲的胸膛,轻轻地诉说着,如果羞于表达你还可以写张字条,把心里的话塞到石逢里,彷佛隔墙就有人读懂你的心事。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静默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对话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好奇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倾诉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哭墙黄昏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埃塞美女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列队入场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高歌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祈祷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冷石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启蒙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哭墙前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安息日的祈祷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拾阶圣城-以色列《二》

对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