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联句诗》解读(十三)——28、29、30联句

《石头记》中的诗词都是有“传诗(史)之意(脂砚斋批语)”的,离开了具体的史实,就很难得到合理解释,蔡义江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按:这“蘆雪亭爭聯即景詩”,依照众人的说法,是"留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试想,大冬天里一群“少男少女”,在“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横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的蘆雪亭中,冰天雪地,寒风呼啸,……此情此景,众人能写出什么样的美丽诗句来?王熙凤说“想下雪必刮北风”,就是这些诗句的性质:“刮北风”与“下雪”,都是冬天的现象。文学上,“冬天”常用来表达人生遭遇某种困境。这里的“冬天”,是指整个华夏的“冬天”,从李自成占领紫禁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明朝灭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败走北京、南明三朝覆亡、吴三桂“三蕃之变”失败、郑克塽降清,直到台湾朱一贵、林爽文起义失败。其间,也穿插了清人的野史,及洪承畴的劳苦。
28、宝琴也不容情道:烹茶水渐沸。
烹:指煮茶或沏茶。
古人讲究以沸水沏茶。喻意努尔哈赤的势力逐渐壮大,在与明朝的交量中占了上风。之所以用了“烹茶”,是喻其势力范围有限,还未到“煮酒论英雄”的程度,就死去了。
也不容情:薛宝琴的原型就是郑克塽,这几个字表达出了清庭食言于郑家的愤怒。
湘云道:煮酒叶难烧
煮酒:典出《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三国演义》里面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叶难烧:典出自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这首词中还有“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这个典故,是用来影射皇太极建立了大清,与明朝形成了鼎足之势,但未及入关而死。
29、没帚山僧扫(顺治)
僧: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意代表佛教谦和至尚的修行者。梵语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在印度是对亲教师的通称,而在中国则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有时也指女僧。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和尚有以下别称:阿阇梨;比丘;比邱;禅师;出家人;毳客;大师;佛佗;和上;和阇、和社;鹘社;近诵;喇嘛;力生;亲教;亲教师;瞿昙;阇梨;释子、头陀;殟社;乌社;邬波驮耶;捂波地耶;乌邪;依学;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
山僧扫:
没帚山僧:没有扫帚的僧人。意为“假和尚”,喻顺治皇帝最后做了和尚。
埋琴稚子挑。
埋琴:准备弹琴。典出自于汉代桓谭《新论·琴道》桓子新论曰: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对曰:臣窃为足下有所悲,千秋万岁後,坟墓生荆棘,狐兔穴其中。樵儿牧竖踯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孟尝君之尊贵,亦犹若是乎!’”於是孟尝喟然太息,涕承睫而未下,雍门周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挥角羽,初终而成曲。孟尝君遂歔欷而就之。
孟尝君,即田文(?—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注: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齐襄王五年(前279),当了几年“薛国”最高统治者的薛公田文乐极生悲,死了。他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致使他的众多儿子为了争夺薛公之位自相残杀起来。
作者用此典故,来影射康熙皇帝在接班人问题上出现了如孟尝君一样的错误,致使“九子夺嫡”。
稚子:指康熙皇帝8岁即成为清朝皇帝。
挑: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这里用“挑担子”来比喻康熙皇帝接了顺治的位子。
30、石楼闲睡鹤(雍正皇帝)
石楼:一是指姜子牙的祖籍在山西省石楼县;一是指姜太公钓鱼时坐的那块高大的石头(楼,“高”,高姓之图腾就是一座“楼”)。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闲鹤:相传姜子牙驾鹤与九尾妖狐斗法,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闲:
睡:
鹤:也有“鹤立鸡群”之意。雍正皇帝“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证明了雍正皇帝的超凡的能力,也是对雍正皇帝治国理政的一种褒奖,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有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这句诗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这个典故,来影射雍正皇帝得高人指点,通过一些蓄意的手段,韬光养晦内紧外松,最终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取得了皇位继承权。
锦罽暖亲猫。(乾隆皇帝)
锦:读作jn。色彩鲜艳精致华美的丝织品,多有美丽图案。
罽:jì毛织物 ——《尔雅》:“氂罽也。”邢昺疏“罽者,织毛为之。”
锦罽:是指带有美丽图案的绢。特指雍正皇帝写有储君名字的那个密旨。
亲猫:以“狸猫换太子”来影射乾隆皇帝的生父是浙江海宁的陈阁老。“亲”,颇具讽刺意味。
“狸猫换太子”描述的是宋真宗赵恒时,刘妃(刘娥)与内监郭槐合谋,以添加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中途,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这件事也因此成为经久不衰的典故。
野史相传,乾隆帝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陈世倌之子。在雍亲王(雍正)福晋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后来因为乳母多嘴让弘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时,暗去海宁省亲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