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巴山老叟
巴山老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86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册语文周周练(第8课)

(2014-09-17 10:42:23)
标签:

语文

周周练

苏教版

职业学校

第三册

分类: 教学资料

  江宁中专综高部语文学科2013级第3周练习卷

(2014-2015第一学期)

出卷人:朱佳        审核人: 徐斌 

练习范围:8 贵在一个“新”字——略谈独立创新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汉(dùn)   (mîng)   越(zhuō)    出类拔(chuì)

B.热 (zhì)   (dòu)    流(wuō)     金石可(lòu)

C.可 (wù)    语(yàn)    罗(shōu)    而不舍(qì)

D.黯(dǎn)    (suài)   (xiá)     真知见(sháo)

2.下列词语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热(极热)          部就班(遵循)   而不舍(停止)

B.(昏暗的样子)    神乎神(那样)   陈出新(推举)

C.汉(反应迟钝的人)  大悟(彻底)   出类萃(超出)

D.疑(可疑的地方)    真知见(灼热)   置之外(大度)

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青年人满怀希望,想往将来,进取心强,求知心切。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B.书,无非是作者一次系统的、有充分准备的长篇发言,其中所讲对的居多,错误也有。读书时繁复思考,可以起到消化、吸收、运用和发现问题、跟踪追迹的作用。

C.不仅读书如此,石阶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蜗流中去。

D.相反,不像群众学习,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坚持错误的主观成见,绝不会产生正确的思想。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进一步提高商场服务质量,经理要求每位服务人员都要对顾客相敬如宾。

B.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C.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D.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意识无孔不入,一切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今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约增长5%左右。

B.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他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C.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D.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实现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6.下列各句与作者、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清代——袁枚

B.当时黯淡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宋代——王安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孔子

D.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明代——陈献章

7.下列句子所用论证方法判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引用论证)

B.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在思考中才能学会思考。(类比论证)

C.例如爱因斯坦抓住“质量”“同时性”等概念,哥白尼批判“地球中心说”,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例论证)

D.“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言语。(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合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

B.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历史上许多有贡献的人物,都很会独立思考,他们这种能力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

D.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那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

9.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首句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

贝多芬虽然听不到动人的旋律,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赞歌;

                                                            

邰丽华虽然说不出甜美的声音,却用舞姿为我们演绎了一出绝美的舞蹈;

                                                            

二、阅读理解

(一)

    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样,在思考才能学会思考。斗争锻炼才智,脑子越用越灵。清初思想家唐甄(1630—1704)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

人们追踪一种新事物,往往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因此,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都很重视它。的确,很难设想,一个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无所谓的人会有强烈的探索热情。

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攻关。欧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零六;居里夫妇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的纯镭的氯化物。可以想像,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

当我们的思维难以深入时,可以向群众学习,向书刊学习,但有时不如直接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更为有益,这就需要通过观察和试验。大自然常会教给我们一些完全出人意外的新事物。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正埋头于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方法,他曾用了几年时间,仍然无计可施。一天,他忽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球菌几乎全死亡了,同时附近又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花,他想,也许是这些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吧!正是他这一重要观察和设想导致了青霉素的发现。或者说,大自然告诉了人们灭菌的方法。可以豪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

10.给上述文字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疑问是无处不在的            B.倘有余暇,何妨多读

C.“为什么”“怎么办”及其它       D.大用之则大成

11.下列陈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

B.一个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无所谓的人绝对不会有强烈的探索精神。

C.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

D.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

12.选段中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论证                       B.引用论证

C.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坚持注意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

B.文章列举了爱因斯坦、艾立希、居里夫人等事例阐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要坚持注意刻苦钻研。

C.作者认为要坚持注意刻苦钻研,需具备亮点:一是要有好奇心,有强烈的探求热情;而是要能长时间的苦战攻关。

D.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手法。诗人用太阳来比喻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爱、光明、希望等。

(二)

汉代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批判家。他写的《论衡》,专门批判古书和传说中的错误,立论有据,言之成理,表现了很高的独立思考才华。他所以有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常到书店看书。那时的书店比现在某些书店开明,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

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

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科学研究的艺术》)

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14. 节选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15.“多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积累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6.上述文字列举王充、爱因斯坦等人的经历和主张,解释了一个什么普遍规律?

                                                                             

                                                                             

                                                                             

 

 

 

 

 

 

 

参考答案

1. 2.A  3.D 4.A  5.C 6.D  7.C  8.A  9.略

10.D  11.B  12.D  13.D

1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观点:一个人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广泛的积累知识很重要。

15.多读书在于能多积累,有知识才能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

16.善于独立思考需要厚实的思想基础,积累不足,就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书读得越多,了解问题就越多,成功的纪律就越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