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册语文周周练(第3-4课)

(2014-09-12 08:20:54)
标签:

石工

静默

金黄

诗人

苦斗

分类: 教学资料

  江宁中专综高部语文学科2013级第2周练习卷

(2014-2015第一学期)

出卷人:徐斌          审核人: 徐斌   

练习范围:1.金黄的稻束   2.采石工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华 (qīng)  可(nìng) 心病(guān)  首回望(qiáo)

B.(fān)    护(bì)  击机(jiān)  呱坠地(gū)

C.(tiě)    文(fán) 财(hèng)  不住(nà)

D.接(liàn)   口(chuāng)春寒(dào)  花惹草(niān)

2.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A.相形见(羞愧)   峨冠带(宽)        横征暴(搜刮)

B.开生面(另外)   而就(踏)        明日黄花(重阳节后)

C.有史可(考核)   物力艰(维持)      惝恍迷离(不清楚)

D.举一三(反复)     之若鹜(快走)         不可转(方向相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5.仿句训练:

(1)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请仿写一句赠言,献给你的亲友、师长或同窗。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

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6.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 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B.郑敏与里尔克一样,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建国前写的《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C.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D.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浪漫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7.下列各项诗句朗读的节奏和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B.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C.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8.下列各项对词语的理解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站在”好在,“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的效果,给稻束赋予了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情思。

B.“疲倦的母亲”指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称其为“美丽”。

C.“伟大的疲倦”指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这是一种肯定和赞颂。

D.静默。静默。”指金黄的稻束,这些静默的母亲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低头沉思,在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态中,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程而具有了永恒性。

9.下列各项对“金黄的稻束”的理解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B.“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

C.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这一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D.这个意象不真实,却很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二)

                          采石工

                          王家新

这是矿脉的断裂处

当岁月

向大地裸出一层层岩石

他们便走来了

 

他们是一群采石工

是一群追踪着石头的人

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沉默

是一个世纪

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

他们搓了搓手掌

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来

犹如做梦似的

他们开始触摸到

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于是,锤声震响了

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山岩痛成了红褐色

而未来的形体

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这就是采石工

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我想起了

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10.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1.采石工的劳动场面又是怎样的?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怎样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采石工的形象。

                                                                        

                                                                        

                                                                        

12.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 “纪念碑”?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

                                                                        

                                                                        

                                                                        

13.你认为作者仅仅是赞美和歌颂“采石工”吗?归纳诗歌主旨。

                                                                        

                                                                        

                                                                        

答案

1.D

2.B

3.B

4.C

5.(1)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阻挡,哪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未经历黑暗寂寞的洗礼,哪会体会到破茧成蝶的美丽!  (2)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漫长的生活是一座花园。亲爱的朋友,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耀眼的星光,最灿烂的花朵!

6.D

7.D

8.B

9.

10.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劳动环境,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是“山连山的沉默”,是“坚硬的”岩石,弘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

11.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掌”便“弯下腰来”。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

12.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13.采石工是劳动人民的代表,是充满生命活力与生命价值的形象。这首诗通过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