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2009-02-26 22:31:36)
标签:

古生物

古兽

有袋类

南美袋犬

原袋狼

科学

军事

分类: 鳞介毛羽

翻译的一篇关于南美袋犬类的外国讲座记录,原文来自http://scienceblogs.com/tetrapodzoology/2008/07/borhyaenoids_part_two.php

 

Darren Naish,2008年7月1日,20:50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最近比较烦。蜉蝣、变色龙、海怪尸体、鸟类演化树、假老虎的照片、翼龙类的新种、蛙类一大堆事情压着我。但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完成这次关于南美袋犬类的讲座。

    那我们开始吧,开始一段与哈氏袋犬(hathlyacynids)和原袋狼(prothylacinids)同行的旅程。如果你对此没兴趣,就将它当作有史以来关于这类动物最详细的学术讲演……好的,我感受到你们的兴趣了,谢谢!

   

    哈氏袋犬科(Hathlyacynidae)是南美袋犬类(borhyaenoid)最大最长的演化分支,存在时间从晚古新世到早上新世, Notocynus的出现则可能将时间下限推到晚上新世,不过这一点还存在争议。顺便提一下,对于这个科的名称,有两种拼法,有些人将它拼作Hathliacynidae。目前,通过对下颚残片的研究,已有17个属被描述。这些研究成果揭示出,此类动物在演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事实上早在1981年,马歇尔就形容它们是“单调的家伙”。另外,我要说,最上面的图不是哈氏袋犬,而是原袋狼(?prothylacinid Prothylacinus)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虽然一直被形容成“像犬类的动物”,但保存良好的化石表明,至少部分哈氏袋犬长得更像貂,并且具有高超的攀爬技能。正如我们所知,它们都长着长鼻子,在犬齿和前臼齿之间有缺口。它们的牙齿表示它们是食肉动物,或者至少是杂食的,而且正朝着纯食肉方向迈进。特别是犬袋兽(?Sipalocyon gracilis) 和 卡拉袋鼬(?Cladosictis patagonica),已经被细致的研究分析过,此特征表现的最明显。

 

    根据与其他四趾分离的拇指来看,Sinclair (1906)认为犬袋兽(Sipalocyon)是脚掌行走的,并很可能树栖。将它的骨骼与现生哺乳动物比较,得出,它很善于攀爬。它的灵活拇指使它可以轻易抓住并处理猎物。

 

    卡拉袋鼬(Cladosictis)经常被描绘成水獭一样的水陆两栖食肉兽。这种论断来自Savage,他认为卡拉袋鼬(Cladosictis)的前肢骨与水獭的很像;不过与水獭前肢骨很像,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水獭前肢的功能。而且实际上,水獭与水獭那些不太善于游泳的鼬类亲戚有着相似的前肢骨。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卡拉袋鼬(Cladosictis),肩高20~25厘米,体重4~8千克,长着短腿细爪,这些都表明它是个攀爬高手;它长着分离拇指的掌可以方便的抓住树枝,处理猎物。与它最相似的现生动物应该是白头鼬(?Tayra Eira barbata),那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热带地区的动物,主要在地上觅食,不过同时也是一位攀爬好手。通过化石研究和形态学比照,卡拉袋鼬(Cladosictis)很可能以小型兽类、鸟类、爬虫和蛙为食。与许多南美袋犬类一样,它颈椎骨腹面的序列痕迹表示颈部肌肉很有力,而且颈子很长,可能比任何现存的犬科动物都长一倍。

 

 

其他的哈氏袋犬

    其他的哈氏袋犬是否也有相同的生理结构和生活方式呢?不幸的是,我们对此不太确定。假南方袋鼬(?Pseudonotictis pusillus)细小的前肢骨暗示了攀爬能力,不过还有一些小骨却表明它具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能力……可惜我们还不是很了解。根据4厘米长的下颌骨,可以推测出假南方袋鼬(?Pseudonotictis pusillus)很可能像黄鼠狼那么长,大约40厘米。它是已知最小的哈氏袋犬动物,不过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南方袋鼬(Notictis ortizi)(生活于晚中新世的Huayquerian期)也差不多大小。马歇尔在1981年单独,又在1983年与 Villarroel一起更加大胆的推测:发现于圣克鲁斯地层中的Perathereutes pungens 与假南方袋鼬(Pseudonotictis)同祖,而前者又与似袋犬(?Borhyaenidium,同样生活在Huayquerian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无论Perathereutes还是犬袋兽(Sipalocyon),它们的前臼齿与其他牙齿相比,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这让马歇尔认为两者同源。马歇尔还认为,Notocynus hermosicus与犬袋兽亲缘关系很近,甚至前者可能就是后者的后裔,因为两者的牙尖一样。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然而,Forasiepi认为犬袋兽与南方袋鼩(?Notogale)的关系更近,因为两者的听觉系统中都有横向管道,卡拉袋鼬(Cladosictis)也具有此特征。Forasiepi 还认为Anatherium与卡拉袋鼬(Cladosictis)在某一个牙齿上有相同构造,或许两者关系更近;Chasiocostylus castroi 与卡拉袋鼬(Cladosictis)也很相似,或许亦是很近的亲戚。(相邻的图片展示了各种南美袋犬的下牙的齿序,可以看出大小与数量。此图来此马歇尔)

 

    Sallacyon hoffstetteri 和等负鼠(?Patene)已经被公认为最原始的袋犬类动物,原卡拉袋鼬(?Procladosictis anomala)则与等负鼠(?Patene)类似。其他几个属也大多被描述,并且也被列为同族。古卡拉袋鼬(?Palaeocladosictis mosesi)有时被当作袋犬,因为马歇尔认为它有着有蹄类动物的牙齿。(?)

 

原袋狼:袋狼、鬣狗和熊狸的善于攀爬的混血后代

    化石表明,哈氏袋犬类(hathlyacynids)与南美袋犬类(borhyaenoid)是姐妹种群,包括所有的已灭绝和现存类型。生活于到渐新世到早上新世的原袋狼(?prothylacinid)(或者prothylacynines),被一些学者定义为南美袋犬科(Borhyaenidae)的一个分支,但与南美袋犬(borhyaenoids)相比,却有着明显的“个人”特征。所以原袋狼(prothylacinids)和南美袋犬(borhyaenids)更多的被看作姐妹种群。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原袋狼(prothylacinids)必定存在一个未知的进化路线,至少可以早到始新世早期。

 

    狼形袋犬(Lycopsis)已被习惯性的认为是原袋狼(prothylacinids)的直系祖先(马歇尔于1979年),但是最近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而是被当作原袋狼(prothylacinids)的姐妹种群,或者作为{[原袋狼(prothylacinid) + 南美袋犬(borhyaenid)]+ [原南美袋犬(?proborhyaenid) + 袋剑虎(?thylacosmilid)]} 大类群的祖先类型之一。这些复杂琐碎的证据来自于头盖骨,若我解释清楚它们,得再blabla半天……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感谢来自哥大Friasian的几乎完整L. longirostrus的骨架(邻近图),我们对狼形袋犬(Lycopsis)有了比较直观的形态学和解剖学认识。它肩高大约35厘米,体重大约15千克,并有些互相矛盾的特征:长且直的前肢骨和彼此分离的指头表示它善于行走,但是可对握的拇指和短跎骨以及突起的后脚趾则与此相悖。狼形袋犬(Lycopsis)并不是个攀爬高手,不过若有需要,它也会爬上枝头。这对于生活在有着恐怖鳄鱼群的密林中的动物来说是必要的生活技能。也许它是一种以中小动物为食的伏击型食肉动物,同时具备追击和攀爬技能,但对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很擅长。以前的复原图总将它画的像袋狼。我们可以确定,它以小型啮齿类为主食,因为在它的化石的盆骨位置发现了啮齿类的骨头和牙齿。

 

    再说回原袋狼(prothylacinids),Argot指出,Prothylacinus patagonicus 有着强有力的颈部,粗壮的四肢和易于弯曲的身体;趾长爪尖,屈肌大;还有一个很大的可对握的假拇指;尾椎骨多达20~30个,很长,且逐渐变细。它四肢粗短,用脚掌行走;长长的第一跎骨支持一个长长的足垫,使得它能抓住曲面。

 

    所有这些特征都强有力的证明,原袋狼(Prothylacinus)是另外一种善于攀爬的南美袋犬类(borhyaenoid)动物。这个灵巧强壮的攀爬者可以用灵活的前肢抓住大树枝,而它强壮的颈部和巨大的头骨保证它可以提起巨大的猎物。没有一种现生哺乳动物与之完全相同,不过,熊狸倒是与之有几分相似。熊狸是一种大型的、缓慢但灵巧的攀爬者,同样有着强壮的脚趾和长尾巴;它们以浆果为主食,至少目前已知的,这与原袋狼(Prothylacinus)是不同的。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Argot推测原袋狼(Prothylacinus)的食谱中有啮齿类、甚至某些种类的树懒。顺便一说,原袋狼(Prothylacinus)很大,大概有27~37千克,这个尺寸并不影响它成为厉害的攀爬选手。例如现生的攀爬高手们——狼獾、太阳熊、云豹和豹子都很大很重。原袋狼(Prothylacinus)生活在Santacrucian fauna时代,它是否与同时代的卡拉袋鼬(Cladosictis)和犬袋兽(Sipalocyon)有过竞争呢?其实,哈氏袋犬(hathlyacynids)和原袋狼(Prothylacinus)的不同大小表明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长鼻袋貂”与“假袋狼”(译)

    密集的颊齿、短的前臼齿和臼齿、紧致的颌骨表明原袋狼(Prothylacinus)比其他的原袋狼属(prothylacinids)动物相比,是更纯粹的食肉动物。而强壮的咬肌痕迹和尖锐的齿尖已经证明其他原袋狼属(prothylacinids)动物与熊一样,是从不挑食的杂食类动物。

 

    最大的原袋狼(prothylacynid)是发现于哥伦比亚的Dukecynus magnus。牙齿表明它比同类更多的以肉为食,而它的磨齿则表明它与假狼形袋犬(?Pseudolycopsis cabrerai)有很近的亲缘。假袋狼(?Pseudothylacinus)被认为与假狼形袋犬(Pseudolycopsis)的祖先有很近的关系。

 

    现在讲座就要结束了,我敢说这是目前为止关于南美袋犬最好的讲座。多说一句,维基上关于南美袋犬的内容实在是不咋地,如果在座的某人将此次讲座的内容添加到维基上,它会变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