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她的美国丈夫(18)
(2009-06-09 08:49:58)
标签:
爱恨倾城文化小团圆杂谈张爱玲 |
分类: 张爱玲私人生活史 |
王祯和当时在台大外文系念二年级。短篇小说《鬼·北风·人》,是他在大一时写的处女作,首发在1961年2月《现代文学》上。他的小说绝大多数以乡土人物为题材,但却大量使用了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手法。
王祯和的父母都受过日式教育,父亲早逝,他与寡母相依为命,历尽艰辛,所以他的小说多半都有自传性质,以小人物为主角,用喜剧的手法来写底层人的卑微与无助。
此外,他在语言上也独树一帜。李欧梵曾说:“王祯和的叙事语言,却不尽是台湾口语,内中夹杂了不少独创的句法;有些是文言,有些是乡俗俚语,甚至间或也有一两句西化语法。”见《中西文学的徊想》。
王祯和对张爱玲崇拜至极,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自己心中的偶像交往,令他大喜过望。
第二天,他就陪张爱玲来到了花莲。
家里在收到他发来的快信后,早已做好了准备,洒扫庭除,恭迎贵客。
王家就在花莲县城的中山路,是一座地道的台式老宅,庭院深阔,颇有古风。张爱玲的住处,就安排在一楼一个带榻榻米的房间里。
王祯和的母亲知道张爱玲是看了《鬼·北风·人》而来,便把小说中提到的各式点心、小吃都做了出来,让爱玲一饱口福。
张爱玲见此,大为感动。
她在港大的后期学过日语,与王祯和的母亲交谈时,也间杂着说一点日语。老太太告诉爱玲,王祯和的干姐姐就要出嫁离开家了。张爱玲就说:“那你会比较寂寞。”
这“寂寞”一词,就是用日语说的。
每晚向老太太道晚安,爱玲也都用日语,她是有心让老人家对她不要有陌生感。
王家在当地以开杂货店为生,家中地方不大。张爱玲来了以后,很为邻居所注意,都以为她是王祯和带回来的女朋友。
王祯和对张爱玲,始终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情结,多年后回忆起来也难掩激动和淡淡的伤感。
他说:“她那时模样年轻,人又轻盈,在外人眼里,我们倒像一对小情人,在花莲人眼里,她是‘时髦女孩’。因此我们走到哪里,就特别引人注意。我那时刚读大二上学期,邻居这样看,自己好像已经是个‘小大人’,第一次有‘女朋友’的感觉,喜滋滋的。”
王祯和是1940年出生,比张爱玲要小20岁。王家邻居误认为张爱玲是小王的女友,固然有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视觉误差,但也说明,那时的张爱玲比实际年龄要显年轻得多,不像晚年时那样衰老得超过年龄。
从张爱玲来台之前在旧金山拍的照片看,她此时确是意气风发、五官开朗,有一种以往从没有过的昂扬之美。
爱玲此行,是来了解风土人情的,她又流露出了那种“向下看”的兴致来。路过一条陋巷,碰到一位妓女卢小姐在店里跳“曼波舞”拉美舞蹈。,她也觉得有趣。王祯和记在心里,第二天便找了他的四舅,安排张爱玲去当地的一甲级妓女户“大观园”游玩。
这所高等妓院,就在南京街和仁爱街的转角处——这是花莲的“红灯区”。想不到,张爱玲在这里大出了一回风头。
她看妓女,妓女也坐在嫖客腿上看她。四目相视,各得其所,一片欢喜。张爱玲的打扮,其实只是简洁而已,可是在1961年的花莲人看来,却很时髦。妓女又听说这是从美国来的女客,便更加注意。王祯和后来想起来,还觉好笑:“妓女对她比对嫖客有兴趣。”
在“红灯区”的后面,有一座花莲最古老的城隍庙。进门处的四根柱子上有对联,内容比较费解。
张爱玲仰头看了半天,然后很欢喜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意思了。”是什么意思?她没有告诉王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