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达洛娃的《克里姆林钟楼》(图像笔记17)

(2015-07-01 09:07:17)
标签:

苏联版画

收藏

文化

杂谈

http://s5/mw690/001BdJFTzy6TpNMrES884&690

 

萨达洛娃的《克里姆林宫钟楼》(图像笔记17)

孙以煜

 

萨达洛娃的石版画《克里姆林钟楼》,是我见的同类题材版画中最具绘画性的作品。

画家将速写般的的克里姆林宫钟楼,直接入画。率性的笔意,让这一标志性古建有了感性视角——结构、光线、体积、块面,明暗关系、取舍提炼等等,这些个绘画的语言要素,都被《克里姆钟楼》承载了。如同在一支熟悉的老曲儿中欣赏现代舞,人们被舞蹈吸引,却忽略了老曲儿的存在。

由此可见,绘画将古建变为承载画家感性知觉的载体,司空见惯了的景物,模特一般,让审视的目光停留在表现的层面上,而不是物体本身的准确与否。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就是绘画与摄影的区别。即便都是以客观为主体的描摹,手眼心会,作为画家手上技能与审美经验的综合表露,都会赤裸裸地显见于受众眼底,成为审视与品评的另外一重观感与标准。艺术的真实,恰就在这里。

作为一幅套色版画,《克里姆林钟楼》的绘画性表现,抛却她的素描造型功底,在于萨达洛娃用色的简约与极致。她似乎只巧妙地用了一支炭笔(黑),加少许的黄,横勾竖抹,克里姆林钟楼就有三套色的丰富视觉呈现出来。纸张的质地——白,被画家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熟惯了的标志性建筑,因此有了新的阅读趣味与取向。

初以为,萨达洛娃还是为青春美少女,观其简历才知——萨达洛娃Л·Н·ШАДАЛОВА(1913-2009),版画家,苏联画家联盟成员。活着已过百岁。便想,画家真好,人已故去,画,却还青春着,经久不衰。。

http://s5/mw690/001BdJFTzy6TpNMrES88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