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奥尔洛夫1937年的油画棒花卉作品

标签:
奥尔洛夫布拉格俄罗斯人油画棒苏联 |
http://s5/middle/576362a1g786399e32a44&690
看似随意浅淡的一幅花卉,却从1937年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就想,不是画家有名,就是俄罗斯人天性中对艺术的尊重。
想到在北京潘家园买到过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画册,多都老旧,污浊,即便封、页不缺,只要翻开,便都霉味扑鼻,可业界却言称——那脏,是:包了浆的历史,津津乐道。
同样的画册,在莫斯科伊兹麦洛沃民间文物市场,却大不相同,不仅整洁,清丽,打开来油墨的清香依然如故。
便想:可能与书籍保存及生活习惯有关?
在莫斯科,抽烟的人很多,大姑娘、小媳妇,街上一手夹只烟,一手拎个啤酒瓶的情状比比皆是,但在工作和居住场所,抽烟却绝对地约定俗成——没有。因此公共环境和居住环境,都清洁而无异味。
国内街上虽看不到拎着酒瓶吸着烟的女性,但公共场所,居住环境,吸烟却比比皆是。很多老环境,都有主人携带的烟火气......
话扯远了。我是要说这画儿的。
一幅花卉作品,从1937年保存到今天,引起我对他的足够重视,想到俄罗斯人对文化的那份尊重,便有美好让我驻足。
想:无论怎样,这画都不该是分量很重的创作,可它的轻松,浅淡,随意,明确的写生意味,却让我经意地把它揽在手中,再也没有舍弃——
这可能就是缘分。经对画家背景考量,有这样的资讯显示——
油画棒花卉作品作者——
Aлександр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Орлов 亚历山大 康斯坦金诺维奇 奥尔洛夫
生卒日:1899—1979
童年在瓦罗涅什度过。
1924年,搬迁到布拉格,就读于乌克兰造型艺术工作室,师从于谢尔盖 亚历山大洛维奇 马可。
参加过一系列于斯洛伐克和波兰举行的展览,在1933年,曾在布拉格“卡拉谢科”画廊举行个展
曾作为“斯科菲”协会和斯洛伐克画家联盟的会员,从1933年开始居住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