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兰子画写给兰子——读画笔记

标签:
文化国画兰子情状画作 |
http://s10/middle/576362a1t77be654f2d99&690
多少年前了,和诗人潞潞、艺术家雪华与兰子聚。
席间,对兰子的画展及画极尽赞赏。说他的画印象、写意、具有绘画精神。
兰子听了很快意,说:画给你们是最值的。因为你们理解。
说者随意,我却动了真,执意要她的画,她竟也十分地爽快,引我们到他的画室,把那展览取回的画全拿了出来,让我们挑。甚或连他在北京画院杨刚工作室学习的习作也拿了出来。
挑了几幅兰子的作品,又对几幅快揉烂了的人体速写与矿工发出感叹——这画需要保护,否则就毁了!
兰子笑答:那就送你抢救保护吧!
说着,果然把那画就给了我,顺便还有几幅“漏洞百出”,几近断裂的画也一并送与我。
其实,相对于兰子画展上已经“印象”了的作品,我更喜欢她的这些带有学院痕迹的绘画,它能够显示画家,曾经的绘画过程,尤其速写,在扎实的造型功力之上的灵动与感性,都是绘画性最好的表达。
这些在兰子手中几近废弃了的纸片,就这样被我拿回,以最快速度托表封存。
想着,若干年后,兰子若成大家,这些个废纸片,说不定还价值连城呢!,
如今,数年过去,整理信札,字画,再次翻出兰子的几幅速写和画作,看时——
那画,依然鲜活、生动,带着画家青涩时的执着与率性。一如兰子绘画最具学院精神的标本。而这标本,是被我打捞珍藏的。
想着,应该把这话和画告诉兰子,就记了下来。
时值2011年9月初。突然想到,得这画的时间,该是本世纪初吧......
http://s14/middle/576362a1tad7003e549ad&690
http://s16/middle/576362a1tad6fd67236af&690
http://s2/middle/576362a1tad6fd8fce071&690
http://s1/middle/576362a1tadacc55ec7f0&690
http://s7/middle/576362a1tad6ff1d7cdc6&690
http://s7/middle/576362a1tadac9ddb5b86&690
http://s3/middle/576362a1t77be64208992&690
http://s2/middle/576362a1t77be6483b091&690
又及:曾应画家兰子约稿,为她的画册写文《兰子的花园》,反馈尚好。前些时日,景峰国际又有兰子新画册在编,约我再写一文,想着得兰子画作若干,写是乐意的,只是身在江湖,远离文场、画场,总怕有隔山探海之嫌,答应了却迟迟地拿不起笔来。近日整理藏画,面对兰子画作,忽有些感触,记下,算是应景,也算回头看画,时下我对画的些许感受——
http://s12/middle/576362a1t77be68ffb15b&690
兰子绘画的无技巧情状一二三
孙以煜/文
兰子时下的绘画,处在一种无技巧情状。但这无技巧,绝对是在有了技巧之后出现的。
这一点,从兰子如是简要经历可见——
兰子的高中是“艺高”,也即艺术中专,国画专业。不同的是,她“艺高”的时间,恰逢知识下乡的年代。对当年风华正茂的美院大学生,是一场文化劫难,但对于兰子们这些个处在特殊历史阶段的技术学生,却如鱼得水。直接接受了知识下乡的中央美院高材生们的直接教导,因此,上的是美术中专,学的却是中央美院的标准课程。兰子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文革前大学中文系学生,毕业后又都在省城文化单位工作,耳濡目染,文化知觉先天地充沛。学业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技术超前”。比如,老师规定十个小时的素描,她5个小时就完了,剩下的时间,以速写造型。因此,素描老师不给她满分自成必然。若干年后,兰子在北京画院杨刚工作室毕业,并堂而皇之地在北京搞了个展,这时,已经身居京城的兰子的师长们,无不感慨:“没想到,这个当年最另类的学生,却是最先走了出来!”
这是一。
兰子不拘泥于素描的刻板,是她在别人之前就已经刻板过了。
从小学到初中,兰子对画情有独钟,早早地久接受了左邻右舍——老画家、中画家、小画家的点拨。学的就是美院那一套——素描。因此,上高中时她决意上“艺高”,她觉得画画既轻松又高兴。有了学前的基础打造,功课已经做足了。因此,画儿这条道,对她是笔直的。入学后,无法耐心重复过往,她的悟性敦促着她,一半的时间完成石膏素描作业,一半时间以速写训练手眼。以至于,他的素描没有得过满分,速写却得到老师大加赞赏——美院毕业也不过就是这个水平了!尤其是人体速写,中央美院蒋兆和的弟子汪伊虹看了大为惊叹,愿意拿自己的画来换兰子的画。在画家眼里,兰子的速写,不仅仅精准,更多地是,精准之外,线性语言的灵动与鲜活。这是一个有经验的画家,看一个有才分的晚生最本质的地方。也许,这个时候,汪伊虹已经预见到了兰子成为画家的可能。
这是二。
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尤其是书法,没有功底,无缘大成。兰子的绘画,款识印章一个不缺,却都率性而为,不留刻意痕迹,与画中的人、物、花、草,生长,扭捏,成就了兰子绘画独有的面貌,却无论如何,找寻不出传统规范的“型法”痕迹。引得些许尚没进入兰子化境的师长善意规劝:“兰子,你得练练书法了,起码提个款、落个名,能与那画般配!”对此,兰子都善意地以笑作答。嘴上答曰:“一定,一定!”但,画还是那样画,字还是那样写——章法、理法,无胜于有。但那字和画却是相融着的,在自家的面貌中和谐成兰子的无技巧情状。忽一日,书法家杨小健翻罢兰子的画册,惊叹:“没想到兰子的书法这么好!这个家伙,绝对地能成大家!”举坐惊愕!小健却认真道“从兰子题画的字,不但有书法根底,而且松弛有度”。书法家看字,一定是看到骨子眼里的。何况是由传统书法步入现代书象的杨小健呢!人们这样想。由此,兰子的无技巧反成为大技巧。
这是三。
如今,兰子画作已经千幅开外,并有了专门的艺术机构订单、定件。但,仍能见她笔不离手闲散地画她有感觉或感兴趣的人和事。尤其是古装戏曲,这些个今人眼中枯燥乏味的东西,它却看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看着、画着、想着。那些根淬炼的近乎老辣的线条,就是在这样的情状下生发着,成兰子纸面上的内容。不经意中经意地再现着她的知觉、感受、印象......兰子说:“我近年的画,就是这些知觉、感受和印象”。
“有形也无形"”这不正就是艺术最在意的东西么?!
近读吴冠中的《画眼》,开篇一段话印象很深——
教学中,我重于培养慧眼,轻于训练技术,尤其反对灌输技术,技为下,艺为上。眼睛是手的老师。“眼高手低”不应是贬词,手技随眼力之高低而千变万化......
回望兰子绘画的无技巧情状,蓦然觉悟,这哪里是无技巧啊!那技巧全被兰子的画儿融化了!
http://s11/middle/576362a1tadacb27e7c2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