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的眼睛——莫斯科图文纪事

标签:
白桦树苏联科林佐夫莫斯科叶赛宁版画 |
http://s6/middle/576362a1ga3ef44816d95&690
白桦的眼睛,是没有任何修饰的人一样的眼睛。只看一眼,心便颤颤的了。
想:白桦一定是有灵性的。
俄罗斯那么多的林木,何以白桦为最?没有考证过,但白桦被以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却比比皆是。
比如近日得苏联画家科林佐夫的黑白版画《《叶赛宁》就是例证——
白桦掩映着叶赛宁,目光忧郁深邃,画家笔下——白桦与叶赛宁比衬,无疑是对叶赛宁最高的礼赞!
这位俄罗最后一位乡间诗人——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1914年发表的第一首诗就是《白桦》。
可见白桦在俄罗斯民族的知觉中是诗意的。不然,画家画叶赛宁,何以不用别个,偏偏被以白桦?!
无独有偶,我对白桦的记忆和绘画和诗,也有某种莫名的关联——
一幅吴冠中的《白桦林》,以刀代笔,一刀一根白桦躯干,灵动与才情令人心动。
那时我还青涩,因了吴冠中的白桦,竟然就写了一首诗——《丛林里的木屋》,发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文学的某一期上。本质意义上,这是我唯一的一首诗,从此,再没写过。
来到莫斯科,得苏联版画家科林佐夫的第一幅版画,竟白桦掩映中的叶赛宁。于是,又勾起了对白桦的诸般遐想。
白桦——勇敢、向上、浪漫、多情,恰就与俄罗斯民族秉性十分地相吻——
八年前弟弟在莫斯科娶了俄罗斯姑娘安娜为妻,婚礼上,安娜母亲送给女儿的礼物,竟然是她为女儿写的诗,并在婚礼上当众朗读......
这样的感受,也与我今天对白桦感受联系到一起,果敢向上、浪漫多情,无需分说。
然而,这都是知觉中的白桦。
与白桦真实相遇,却是今年五月的莫斯科郊外,伏尔加河上游、瓦洛佳别墅的丛林中,白桦树就在必经的林荫小路上。当我的镜头与它相视时,白桦的眼睛,让我第一次发现——这个经风历雨的娇宠儿,竟然有如此沧桑,浑浊的泪眼。让你惊异,惶惑,不忍卒读。一如风云变幻的俄罗斯......
想到在俄罗斯民族的心坎上,一直将白桦视为民族的象征,想着白桦以其外表的洁净、向上、玉立、阿娜,却一样承受了如此惨烈的生长,内心蓦地——
徒——生——敬——意......
http://s11/middle/576362a1ga3ec811b9e9a&690
苏联画家科林佐夫的黑白版画《《叶赛宁》
http://s1/middle/576362a1ga3a077d8f120&690
http://s14/middle/576362a1ga3ed168b6f8d&690
http://s4/middle/576362a1ga3a1b71935f3&690
http://s2/middle/576362a1g76c344c971f1&690
http://s5/middle/576362a1ga3a0f1d453f4&690
http://s14/middle/576362a1ga3a0a2a54c8d&690
http://s6/middle/576362a1ga3a1bec6a945&690
http://s10/middle/576362a1ga3a06a1e0589&690
http://s8/middle/576362a1ga3a15d0ac917&690
下面的白桦眼睛每颗眼球都长出一根枝杈,很疼痛,也恐怖。
http://s14/middle/576362a1g76c34a3ec53d&690
http://s11/middle/576362a1ga3ec811b9e9a&690
科林佐夫的黑白版画《《叶赛宁》、《白桦树》(2011年5月莫斯科收藏)
http://s9/middle/576362a1ga3b58bbf92a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