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沉默的羔羊】这部片子,但一直未看过,今晚CCTV6播放这部片子,得空认真看了一遍。这是一部极具哲学意味的片子,当年能获奖很有道理。
可能不同经历的人看某部电影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沉默的羔羊】不应给人那么多感受,因为片子女主人公在被问到童年因为什么跑出来时(问她的人是被判刑关押的精神病医生罪犯),女主人公说:看到在杀羊,就想救这些羊让牠们跑、但这些羊很茫然完全不知危险,她只能抱着一只小羊跑,但小羊太重,没跑多远就被追上的警长抓住,她被送进孤儿院,小羊也被杀了。
感觉最安全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这就是“沉默的羔羊”效应。影片也屡屡表现这一点:那些被杀的女性在遇害前完全没意识到危险,甚至还好心去帮助罪犯,哪知是罪犯的圈套;被判刑关押的精神病医生在逃跑时也是在狱警完全不认为有危险时让精神病医生得手逃跑并且彻底跑掉再也抓不回来了;女主人公是联邦探员,在追捕专杀女性的比尔时也陷入比尔的黑暗迷局,比尔戴着红外线眼镜在黑暗中能看清女主人公但女主人公什么都看不见只能摸索,比尔拿枪要杀女主人公以为要得手时,哪想到女主人公是个快枪手,一枪击毙了比尔。
片中有很多这种在危险来临时茫然不知的场景,罪犯也不例外。美国电影好看有时就体现在能阐释一种道理,这种道理还真实存在,或许还是一种效应,“沉默的羔羊”效应。美国电影编剧高明的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