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中学教师给学生的12条忠告

(2009-08-06 09:14:06)
标签:

一位

中学

教师

学生

12条

忠告

教育

分类: 自由空间(转贴)

一位中学教师给学生的12条忠告

广州日报

    1、不要在星期天泡电视。不要让冗长的电视剧和无聊的打情骂俏庸俗了你纯真的目光。推开大门,自然就在眼前,美丽而生动的景色其实是最好的风景片。

  2、不要过早尝试爱情。生命不需要拔苗助长,虽然早熟是一种时尚,但时尚也成了现代人奢望传统的理由,早熟的麦子虽然提前收割,但产量低而且易折倒。

  3、要学会尊重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群,在黄土地,在工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挣你们的未来。出身根本不是鸿沟,中国有70%的人是农民,还有许多的人上一辈也是农民,追溯上去都是农民,农民是共和国的脊梁,父母是家庭的脊梁。尊重父母,人生就有了道德第一道防线。

  4、要相信老师所说的话。顶撞不是自立,更不是显摆的依据。学习上可以质疑,教育上要相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三番五次地教育,除了亲人只有老师还可以相信你可以改正。青春不是冲动,尊重才是礼貌。

  5、要相信学习,热爱学习。目前为止,它依然是你们追求进步,改变处境的最好出路,不要拿比尔·盖茨做依据逃课、打游戏,他只不过换了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学习更是一种品质,验证着人前进的能力。

  6、要学会劳动,劳动也是人生。与其将来到社会上打拼才知人生甘苦,不如从今天开始坚持劳动,让劳动成为习惯,让劳动成为品质,人生就增添了最亮的底色。

  7、要学会读书,读大本的而不是口袋书。当父母外出的寂寞、厌烦作业太多的负荷一齐袭来时,选择读书不仅意味着放松,更是一种幸事: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打开一扇窗,窗外阳光灿烂,丰富多彩。学会读书,一生受用。

  8、要学会亲近生活,与亲人为伴,与同学为友,走进田野与花鸟虫草为邻。劳动、游戏都可以让远离父母的你分享人生的乐趣。当然也要学会思念,思念那遥远的背景和亲切的关怀,感恩的种子就在你心中萌发。

  9、要学会欣赏。你们拥有城里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人家,要从村庄开始,从池塘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入手,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美,品味美,尊重美。欣赏风景,本身也是风景。

  10、要学会踏实做事。辍学打工虽然可以赚到第一桶金,但缺少了读书求学的历练和校园生活的熏陶,你的青春风景会大打折扣,人生又会回到老路。相信自己的努力,不懈的打拼,一定可以换取明天的亮丽。

  11、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成功来源于40%的知识能力以及60%的人际协调能力。善待他人,尊重别人,把自己当成一棵小草,增添绿色;当成一棵树,遮风挡雨。让纯真的本色在环境中和谐,一定是最自然的风景。

  12、幸运是一种开始,用努力汗水代步,让梦想自信飞翔,成功即将来临。相信自己,相信梦想像土地一样坚实肥沃而且没有尽头。

三分之一农民工子弟初中毕业即打工

代际更替中的农民工教育困境

    据《瞭望》第31期报道,记者近日在北京、江苏等地采访时发现,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远高于上一代,但仍存在较大缺失空间,他们与城市劳动力差距正越拉越大。专家发出警告:当这个群体在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又不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时,就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应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抓。

    15年前在北京成立的打工子弟学校——明圆学校,已经在海淀、大兴等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建立了四个校区,共吸纳3000名农民工子弟就学。明圆学校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虽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学生初中毕业后打工的比例一直在1/3左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佟丽华告诉记者,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跟随父母或亲友进入到简单制造业、小生意、回收废品等领域。从长远看,这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和所在城市同龄人的差距拉开。这些青年人大多从小就脱离农业生产活动,他们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的低端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定位。面对城市的各种诱惑,他们更容易脱离正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的调查显示,一些大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罪犯有74.7%在犯罪前无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有68.4%的受访者表示犯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说,生存空间受限和教育缺失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

麦兜的失败

8月4日 《文汇报》  孙洁

    《麦兜响当当》对于我来说,有很多感同身受的体验。电影最大的亮点是麦兜的失败,也许谈不到失败,那只是生命过程中无法绕过的低谷而已。麦兜上山学艺,下山躲避,又上山继续学艺,却在比武中输得一败涂地。

    麦兜就这样终于没有成为武林高手,他回到香港,成长为一名厨师。比起千篇一律的“励志”影视片,比如许三多从开除边缘的下等兵成长为“兵王”的现代神话,《麦兜》却始终关怀着籍籍无名的人间草民。

    很凑巧,看《麦兜响当当》之前,我刚刚读完几米的最新漫画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在书的开头,小孩无辜地问:“如果我变成一个令你失望伤心的小孩,你还愿意爱我吗? ”书的结尾,大人温暖地说:“不管人生有多么艰困,成长的路有多少挫折,请答应我要好好长大……”

    不管是《麦兜》,还是几米,他们想说的无非是这样的话:挫折和失望是人生的常态,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是如此,对于自以为什么都懂的大人们更是如此。

警惕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功利化

    《新华每日电讯》8月3日刊登记者专稿说,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日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青少年科技创新能走多远?青少年科技创新真的能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吗?

    在创新大赛上记者注意到,一些创新项目非常艰深,涉及纳米粒子、基因组织、蛋白质结构等高科技领域,研究方法和手段也超出了一般中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

    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的辅导员张荣庆说,很多项目一看就是研究生、博士生的项目,中学生根本做不出来,“过度指导”已经成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一或高二阶段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可以获得免试上大学的资格。一位科技辅导员向记者透露,正是由于这一点,少数家长把参加创新大赛当成了跳板,为了能让孩子获奖,不惜高价聘请高校老师“指导”孩子的创新活动,甚至高价购买其他孩子的创新成果。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青少年科技创新显得边缘而又扭曲,本来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科技创新,被赋予了应试的目的。

    “如果没有高考加分,我估计这个活动就办不下去。高考加分让青少年的创新活动变了味,有了功利的目的,创新不再是出于纯粹的兴趣爱好。 ”这位辅导员忧心忡忡地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