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积极乐观的我,最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大对劲,这种症状就发生在这两天里,莫名的失落和害怕,但是不严重,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工作和正常的生活。我在工作时依然很专心,在睡觉时依然很踏实。唯一的不同是听到“结婚”两个字就头痛、害怕,不愿意提,想逃跑,想一个人生活。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词:“婚前恐惧症”。
不知道是何时,从哪里听来了这个词,随着我婚期的临近,我就越发害怕了。具体害怕些什么,自己也很难表达清楚,也不愿意多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因为这样对自己实在是太残忍了。具体来讲,这两天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举动,就是不大爱理人,不大爱理准先生,想自己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好好的思考清楚,好好的冷静冷静。
我们的爱情马拉松式地坚持了四年,虽说我有比较成熟的恋爱观,有比较好的恋爱心态,有对彼此长时间的考验和了解作为基础,但是,在婚姻当前竟觉得这些还不够,没有生活在一起过,对于什么都没有把握。一切归结为两个字就是“怕怕”。这和当年奋不顾身去恋爱的我很不像,和当时的心情也大不相同。想当年那么有勇气,那么不顾一切,现在怎么反倒害怕、退缩了呢?谁都知道婚姻非儿戏,谁都知道恋爱要轻松得多,这就是恋爱和婚姻最大的不同吧。爱情是蜜糖,婚姻是鸡肋;爱情中寻觅的是感情,婚姻中面对的则是责任;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我准备好了吗,我还没有准备好。徘徊在爱情和婚姻筑成的围城边缘的我,该如何抉择?婚姻到底是爱情的坟墓还是天堂呢?
百度上随便搜索一下“婚前恐惧症”,竟发现原来和我有一样心情的女孩子何止千千万,得“恐婚症”像得流行感冒一样普遍。甚至有病入膏肓者会焦虑、恐慌、发脾气、大吵大闹。“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疾病,起因归纳一下,大致如下:其一,对婚姻有过无比曼妙的幻想,把婚姻生活看得太过美好,而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往往很大。其二,将婚姻视为是女人第二次生命的开始,把婚姻当作无比重要的赌注,把幸福当作了筹码。其三,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适应陌生的生活,承担婚后的各项责任。其四,缺乏对配偶的信任,对婚姻的安全感缺乏信心。其五,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现在的社会,离婚变得像吃饭一样平常,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在面临婚姻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
每天清晨醒来觉得枕边人陌生也好,临到登记却会犹豫也罢,女人不能完全抛开顾虑投入陌生的生活是很正常的,除非是对这段婚姻有着爱情以外的所图,那种经营和交易,又是另外一码事。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说,男人在家庭里有时候是显得可笑和无足轻重的人物。我想我理解她的意思,女人是适应性很强的一种生物,她们能够创造一种完美理想的家庭氛围,如果男人不合己意,那么自动忽略掉好了。从这个角度说,结婚也不是什么十足恐怖的大事,只要有足够的智慧自娱自乐。
女人具有水的属性,男人具有火的属性,婚姻就是试图使水火相容的一种尝试!不要忘了那句老话: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绝穿鞋,也许避免了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上,到那个时候,你或许会意识到,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治疗“恐婚症”的最佳方法。
最后说一句,婚姻是血缘关系之后最为坚固的关系。解决婚前恐惧症最根本的方法是:夫妻间的沟通和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