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只存在,并不多时

(2008-04-07 14:06:39)
标签:

娱乐

分类: 电影

http://img.tianyablog.com/Photo/2005/11/6/1047600_1503039.jpg
颐和园没有想象中的差,LAST DAYS却令人失落。

 

我觉得没有任何人敢以自己的视角去代言KURT COBAIN,他的死和他的生都毋庸跟别人解释,他只是喜欢了,厌倦了,想了和不想了,而已。可以感觉到这部片子之外的加斯·范·桑特的战战兢兢,难怪他后来一直声称,这个剧并不一定是代表COBAIN,他无法解释自己的软弱。


我觉得他在内心里,对KURT COBAIN不仅仅是单纯的喜欢,更多是试图接近,但是发现他如神,再退后来,如此反复。于是,不断地刻意地泛滥的绿在镜头和屏幕前面渲染,与主角的迷路和颓废相映成趣,显得那么悲伤,那郁郁葱葱的绿,不太真实地蓬勃在一个伤感的男人的四周,全世界都与他无关,他只是存在,并不多时。

 

大段大段的长镜头拉伸了导演的思维,和令观众磕睡,他因为无法理解COBAIN,于是无法打动观众,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我看过的传记类片中最失败的一部。几乎令人厌倦的单调,无聊和重复,我想,一个人的自杀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仅仅因为毒品的侵蚀,朋友的疏离和爱人的恍惚,甚至身体的软弱,这些都构不成自杀的勇气,也就是说,自杀就是自杀,他坚定了信念,于是就做到了,未必需要那么多的铺垫。很简单,一个人在自杀前,绝不会流露出那么多的无助,我相信每一个自杀者,都是勇士,他们必定有坚定的灵魂,才能够成就结束生命这件本该由上帝完成的壮举。

 

存在时的虚无和虚无的存在才是令人振奋的,太过于真实的表露,暴露了想象力的匮乏,我是这么看的。

 

至于颐和园,导演的主观意识更加明显地表露无疑,我对导演并不熟悉,我只从电影里看到了一些类似于接近死亡的渴望,这个故事依旧表达的是欲望,爱,死亡这个近年来大家都关注的主题,她也一样不能免俗地让男女主角露出了身体,以此来表达她想表达的东西,我始终觉得赤裸和直白正是想象力匮乏的表现,但是这个故事真的很伤感,带着对岁月的留恋和鄙夷,就这样从你和我,走成了我和你,城与城的变幻,岁月中独特的事件,都是为了感慨岁月的漂流,每个人都是无助的,只有死亡才可获得自由和平等。我不了解这片子获奖没有,但是很明显,导演受了欧洲电影流派的影响较为严重。注重镜头之外的文艺气质文艺,有一些值得回味的旁白。


郭晓东无论怎样包装都很土,女主角的不羁有点刻意,故事中对女主角的塑造也不完美,太过于放不下的缠绵和痕迹太过于假装的冷淡。另外,女主角的胸部并不美,女配角的胸部也不美。所以,裸体相见并不见得是件美事。

 

清明三天,只看了这两个片,都很伤感,亦都值得说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整理的风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