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人都曾经知道一个偶像。那就是伊能静。如果不是她现在以才女的姿态开始出书做访谈的话恐怕不会再有人知道她是谁。但是那时候,那个年代,并没有铺天盖地的那么多的青春偶像,没有那么多所谓玉女。伊能静的出现,令所有的男生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女生们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大多女生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男生的梦中情人吧。
从伊能静之后,开始铺天盖地地流行起了幼齿型美女。或者台湾向来都是以小女子小碧玉为审美标准的。又或者说,台湾一直在承袭日本的审美,众所周知,在日本,所有的艺人都是在年纪小的时候走红的,一旦过了30岁,也便都是人老珠黄,再无辉煌,命好一些的,嫁个好郎君安心度日,命差一些的,一把年纪还在打拼,和那些小孩子们一争天下,还有一些就不知去向,娱乐圈,向来是又残酷又现实的。做艺人,就是要满足别人理想的,年纪,漂亮,多才多艺。必须样样俱全。不似在人间,却又确实在人间,分明就是一批落入凡间的精灵。
然后就应运而生了一批此类型的精灵。范晓宣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出现,符合了一切精灵的标准。近乎完美的形象,和甜美的嗓音是她一出道便注定要红。她那时候的路线,要么就是卡通着甜美,要么就是委屈着忧伤。那样一个可爱的女生。撑着透明的雨伞站在街头唱RAIN,吹着漫天泡泡唱我爱洗澡,在稀奇古怪的酒吧里唱你的甜蜜,张牙舞爪得跟全世界一起做儿童操……然后就是许怀钰,她所有的歌几乎都是翻版韩语,造型夸张,面目熟悉。当然,不能不提的是徐若宣。30岁的年纪依旧会扎两个辫子穿学生装扮小可爱。
……
当然,这类的女优大多只会红一时,出几张唱片就要马上转型,大家可以容忍她们一时扮乖,却没有人一直有耐心看她们无休止地嗲下去,毕竟娱乐圈里各种类型都可以找到,此类精灵可以偶然做一下饭后甜点,却不可能一直享用下去,于是这些精灵们开始意识到危机,于是,她们开始拼命地打起才女牌。老牌玉女伊能静开始惊天动地地写遗情书,以蹩脚的口吻给她的大众情人老公写情意绵绵的情书,向全世界宣布自己读张爱玲,喜欢林语堂。并开始尝试写情色小说索多玛城。大众由惊讶改为惊艳,当然,一个女优,你想让她成为什么呢?能读书看几个字的已属奇迹,后来大众开始严肃地对待,并以专业的眼光来剖析她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发现这些无病呻吟的小文字实在是任何一个稍微热爱点文学的女人都可以写得出来的,于是她这时候便又开始拿出那枚盾牌来为自己辩解:我本来也不是作家,写东西只是为了娱乐。
又突然知道了范晓宣现在转到了幕后,在她已经不再辉煌的今日,推出了奇怪的专辑,并且自己尝试填词,和音乐才子李泉合作,试图不再商业,不过当我们习惯她蹦跳地耍嗲的时候,她突然以成熟女人思索的状态出现,实在令人无法接受,太假,太假,假得不能不令人抗拒,还有那个一直以才女自称的徐若宣,她开始热衷于给一切的帅哥填词。先是给周杰伦,周红人向来是御用才子方文山来填词的,歌词处处显示出异域神秘文明,可是他愿意让徐精灵为他写《龙卷风》,写《可爱女人》,歌词浅显到直白。令人大跌眼镜:原来这样填词也可以?后来她和周杰伦还有吴建豪闹出三角绯闻,稍后便看到吴建豪用艰难的嗓音唱起《十个你》,我们发现,歌词什么样基本是不重要的,周杰伦有回天之术,他的音乐可以令人忘记歌词,而吴建豪没有,于是我们看到,歌词,对于一首歌,是多么地重要,更可怕的是,有一天看伍佰的演出,居然看到徐精灵穿着奇怪的童话裙子扭着出来唱《假扮的天使》。突然觉得这个名字是那样地适合这些被包装起来的那么微弱的“才女艺人”。我们汗颜,是不是随便做个什么歌词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称自己为才女呢?
我们回忆起那些真正的才女,娱乐圈里从来不乏才女。我们想起来做导演的张艾嘉,想起来才女郑华娟,想起来可以把法语歌翻译成中文歌的齐豫,想念起拍出无数个感人肺腑的MV的马宜中,真正的才女,不是靠自己喊出来的,而是沉下来,去做一些事情,尽管追星族都是一些头脑发热者,但是这不表示FANS们是智力低下者,是黑是白,大家都心里有数。
那天突然看到一系列画,是参展的画,本来没有注意到是谁的作品,后来看到落款竟然是周惠敏的英文名。后来还发现后面有网友的评论,说周惠敏会好几国语言,钢琴十级,并精通绘画。一时间,对她突然无比尊重起来,真正的才女,是这样的,不显山,不露水,不用浮华的声势去称,不四处宣扬自己的才华。
所有的精灵们,请你们再不要假扮天使,去折磨这些被传媒搞昏了头的FANS们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