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力10年会纪要及小议
(2011-05-25 23:12:17)
标签:
财经三峡大坝长江电力电价阿斯旺大坝 |
分类: 股东会纪实 |
11.05.20 长江电力10年会
时间:11.05.20上午09:30
地点:富凯大厦长电会议室
人员:公司高管,三十多名投资者。
本来长电是一家鲜有太多讨论话题的公司,但是最近由于国务院承认三峡工程有部分瑕疵以及股价的长期不涨,在会上一些长期持股者总是很激动,很有意见。
会议纪要
问:如何打造优质上市公司,后面还说了很多?
曹:做行业的标杆。(省去很多信息不变披露)。希望在新能源,融资平台上有更多见数。新的融资平台,长电要发挥特长。
问:怎么看股价?盈利和成长预期?公司更分散布局?
曹:从管理层角度看好未来的新能源发展。电力里煤炭比例过高,会增加新能源的比例。
问:一名股东从06年就开始持有,希望管理层能继续增持,要增收调峰费和补水费,长电电价低于市场70%,捞垃圾每年也要几千万吨,股价也没有反应移民的价格。看好风电,主要还是上网问题?大冶有色整体的转让情况?
答当初投大冶也是为了上市,但是最后上市地点会选择香港。这里有退出的问题,在管理上也有分歧。最后商谈每年10%的回报价格退出来了。
曹:三峡整体有调度规程,减少洪水下限,也提高了水位,去年就增加发电40亿度,今年会比去年做的更好。
水资源税是国家政策,各省市制定标准,三峡有中央制定,略低。09年去顶收,最近才确定好征收主体。防洪是三峡建设的一大功能。
目前电价还是审批制,未来电价释放要等到市场电价放开。
问:03年上市就提出上网电价按各地平均价格计算,从07年后这个差距逐年加大,8年了,何时能履行?
曹:02年实行厂网分离,电力体制改革,目前还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现在原理上是成本加成。市场电价主管部分也是支持的。在07年水电涨价额度的70%都给了长电。
问:蓄水问题?投资问题?
答:蓄水问题一直在努力,今年将会发更多,提倡提前蓄水。各受电省市也有这方面需求。
目前投资资产是104亿,成本是90亿,其中有一部分计入了长期股权投资。收回50亿,(累计250亿???)累计平均收益率是17%。占总数的8%。去年湖北能源上市后,持股比例从41降到36%,股本下降,冲减了3.8亿的投资收益。目前湖北能源的原始投入是24亿,市值为76亿。
电价?
其实长电的平均电价在发电以来八年涨了55%,每年都有一点幅度10年平均电价是0.207(不含增值税)上网电价接近0.26(在年报里显示,长电所发电力的增值税为8%,其实也是间接优惠了上网电价)。各地上网电价,广东0.31,重庆0.229 湖北0.23.
增持上海电力主要是从财务上的考虑,认为低估了。
问:收购资产时间表?价格上限?方式?大坝发电资产的实际年限与折旧?
答:折旧年限,大坝45年 机组18年。实际使用大坝能200年,机组30年。在后续费用上大坝基本没有。机组有维修,分为ABC修,A修8~10年。目标是延长大修时间,通过诊断探测等方式。保养好的话甚至可以用50年。大修费用要看更换数量,左岸电站主要是进口的,更换部件要贵,时间需要4个月。
重大重组没有时间表,向家坝在明年10月投产,汛期蓄水要考虑大坝的防洪标准,有一定难度。溪洛渡13年8台,也有可能10台。12年装好4台。
问:地下电站收购方案?
答:收购方案是在整体上市时定下的,首批机组投产开始收购。目前每月投产一台,汛前完成三台。是在超过26台机组运行口的剩余水量才能发。今年收3台,明年3台。定价上需要国务院批准。
问:大股东的9亿股增持的时间表?12五长电的发展重点?
答:增持是2年以内动用100亿资金,不超过75%的比例,目前完成5,.5亿股,动用了42亿资金。十送五后的增持价格是8块多。增持一直还有,是大股东认为有价值,稳定价格的需要,并不一定增持。后来的部分没有规定时间表。
十二五规划:世界水电的推动者,收入发电量翻翻,利润翻的难度较大。,做强做优,国际化战略,俄罗斯一些燃气电站会大规模投入,节能产业,在信息特色上。
问:金沙江电站?地方要股权问题?
答:总共四个电站,希望组建金沙江公司。最开始就有筹备处了,对股权分配上没有取得一致。不过最终都是要卖给长江电力的。
股权投资的原则?
在长江流域,受电区域有联系的公司,长电创投做财务性投资,要高于最低资本回报率。目前看高于平均回报。
小议三峡
长电是一家业绩稳定的公司,在未来没有大的收购的前提,不考虑电价上涨几年内每年大概还有5~10亿的业绩提升,在8块的价格对应的PE是16倍,这样算来未来至少能保持6~10%回报率,虽然不高,但是很稳定。
最近有很多关于三峡大坝利弊的议论,更多的是不利的影响。有关于长江流域大旱的,库区塌陷,移民问题,未来淤积等。
其实本来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利弊得失就很多,不能因为一些不利影响就否定他的作用。从环境看一个小小的三峡很难说对整体环境有多大影响。看了一个几次上书高层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黄老教授的主要观点是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水里含有大量是砂石,无法排到大坝下游,最后造成库区淤积,抬高上游水位。并且一直会影响到重庆等城市。由于泥沙淤积,减少了排到下游的量,会造成河床冲刷,堤岸塌陷。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从上述观点看都很在理。而且过去也有过类似的教训。比如三门峡的建设最后造成了大量泥沙淤积以致造成渭河河床太高,洪水泛滥。水库也因为泥沙淤积几乎没有了什么蓄水和发电的功能,最终不得不被炸掉。在尼罗河上的著名水坝阿斯旺大坝,也是因为建成后减少了下游的泥沙量和每年两次的泛滥,使沿岸的土地得不到丰富的养分,入海口也因为泥沙量减少造成侵蚀。当然很多影响是需要时间来发现的。
不过大坝建起来也是有很多有利的地方,比如防洪 发电 航运。防洪是三峡大坝的第一功能。库容量在221亿立方米,如果按照每秒减少下泄流量1万立方的话,一天能拦蓄洪水9亿立方米,如果每秒拦蓄洪水3万立方米,整个库容也能延缓下游洪峰一个多星期,对未来的中下游抗洪作用很大的。在长电的年度责任报告里提到因为三峡大坝的存在每年能减少洪水带来的几百亿损失。(这个数字虽然存在一定的假设性,但是这个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今年干旱,但是加大下泄流量对下游的水量是有些帮助了(这里有些人把大旱怪罪三峡,更有甚者说在干旱期还蓄水是根本就不了解大坝的运行的)。其次是发电,每年三峡电站平均能发830多亿度的电力,发这些电力大概能节约3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这个作用是都能看得见的。况且目前水电电价要低于火电30%左右。这样一个提供廉价清洁能源的大坝能否定其作用吗。
很多利弊功过就都需要历史来评说了。既然已经建设,付出了那么多的资源,上百万的移民离开自己的家乡,何不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