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100次股东大会(调研)纪念
(2010-10-11 21:46:47)
标签:
护城河乐普医疗万通地产碧水源股东会财经 |
分类: 股东会纪实 |
写在100次股东大会(调研)纪念
这种信息通过持续强化是可以知道其中的变化的。
比如第一次参加万通地产的交流会是在08年底,来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很多,坐满了足足一间会议室,当时正值股市的低迷期,但是因为之前的重组,08年万通的业绩会有超预期的增长。后来的事实就是万通在09年上半年大盘的转暖下,股价有了两三倍的增长。之后由于国家对地产的调控,大势的不好还有万通本身09年的业绩无法接续上去,参加股东会的人数也是持续下降,以致到最近一次股东会上只有几个人。虽然这种表象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结合公司管理层的说法已经能深有体会。
还有一家公司就是华联综超,一家连锁超市公司,虽然有遍布全国的店面,不知是过于分散还是管理上的转变,从07年的业绩是持续的下降(主要因为大量新开店和清理部分百货业务造成),公司管理层在回答问题上是底气不足,但是在一年半后的现在在在一次参会时,就明显的感觉到了公司管理层的底气,事实也是这样,公司近几年大量开店,一些店已经开始盈利,未来一两年基本都会进入收获期,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公司打算向几个原有的股东增发新股(产业资本增持)等等都足以说明底气。
很多东西会与报道不一样
我们很多信息都来源于媒体报道等第三方。其实很多东西是与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很多东西事实不是那样,和我们所看到的时候偏差的,通过和管理层的交流你也许会很快明白一件事。
今年最火的创业板上市后有了大量的超募资金,媒体方面对这些关注度比较高,曾经报道说乐普医疗用这些钱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好像有钱了都不知道怎么花了。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些本身就是工作的一种需要,过去也有这些东西,只是更换了一部分,有一部分提高了档次。而这些对展开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通过公司对这方面的解释,让我知道公司其实没有乱花钱。
碧水源也是一家未上市就关注度相当高的公司,上市后几波机构调研都超过百人。有分析文章就说,公司的销售时靠和政府部门的关系。我在想,这样考关系存在的公司如何能靠的住,可是实际上是公司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公关。而不是先有关系在去拉生意。
其实很多误解就是这样,由于没有充分的沟通,而有时会错过一个好的公司。
亲身体会是可以强化对公司的信心的
有时虽然持有一家公司有很多的理由,但是往往当出现些问题时就会开始产生怀疑。如果你接触了公司的管理层,有了对他们的认识,更清楚的了解公司的战略,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可能信心会更多一些。前几天参加了凌通的学术交流会,效果就很好。很多人对老董老是研究理论,又是开始转向研究索罗斯很是不解,以为他光有空洞的理论还要投机。其实不是这样,他在探索价值投资中的问题,和根据事物变化进一步的升华,而去找到个中的理由。虽然减少了对企业的强调,是因为站在大战略方面上来考虑问题,又进一步的强调它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完全理解和增强信心。
很多公司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在去的几个创业板公司里,有很多感受不一样,在碧水源感受到了一种进攻的气势。湘鄂情感受他们在努力的学习进步。万邦达能看到当初几个大学老师下海经商的那种魄力。启明星辰无论从名字还是公司的文化都讲求的聚集和融合。还有乐普医疗总经理蒲忠杰的小心谨慎和对商业的理解。当然他们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公司存续时间短,能不能接受时间的考验。不过这些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能交到很多朋友
其实这个有可能是在股东会上最大的收获。因为当你去一家公司时还会遇到很多关注他的人,有机构的也有个人的。大家通过会中会后的交流来达到互相了解和互相促进。在这里不得不感谢万通地产,突然发现最近一年多的新朋友多来自于万通地产的缘分,大家或去过或共同关注过。
不足
去的公司过多过于分散
在最开始的一年中自己把能去的公司基本都去了一遍.朋友也对我说去的太多根本就没有必要,你们看几百家,我只看少数优秀的几家,这个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当时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还有就是想通过各行各业的公司了解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虽然可以达到一部分目的,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没有达到。因为很多公司都不在自己所选投资标的之内,浪费了些精力。
是一种被动调研
因为很多不是因为我发现了机会才去看看,而是看完了之后发现了机会,但是在把握时也不是那么到位,也是错过一些机会。会增加更多主动调研的机会来弥补这个不足。
以后会通过重点跟踪公司,行业精选公司,其他没有去过或者有时间在去的公司来分配,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打渔多的地方鱼必多,但是没人打的地方可能有大鱼。
这个我觉着认为不好的不一定真的不好。乐普医疗是我今年去过公司里觉着相当优秀的。可是在去之前没人和我说它好,国有控股,机制差,医疗器械行业进入壁垒低。自己也没看过它的招股书,可以说它基本上就排在了我要了解的公司之外。可是阴差阳错的由于记错了时间没办法来到了这个公司。当时由于没有买股票,没让进去,更可气的是连借份年报都不行。本来都想走掉,对公司的第一印象极差。还好后来留下来,得以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公司,知道了它的体制,它的产品还有它的管理层。能深刻的体会到是一家很好的公司。虽然我没有买,但是我会持续的关注它,等待合适的机会。
这里说到第一印象,不得不提下有家地产公司给我的印象很差,后来就没有好好的研究,以致错过了一个爆发增长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你的印象也不能决定一个公司的好坏,还需要综合的判断。
这是很多人不恤做的一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收获很少,付出与得到往往是不相匹配的。而且对于公司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公开资料找到的。不过也正式因为这样,却形成了一条没有水的护城河,但是却没有人过来。所以我想如果自己能坚持下去,把护城河挖呀挖,没准还能挖到金矿呢,哈哈。
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道路。
附:10年去过的不错的公司,湘鄂情 乐普医疗 碧水源 中国中冶 中国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