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窝囊的人生需要不断解释
(2009-09-12 15:01:22)
标签:
杂谈 |
罗老师曾经说过:骠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言下之意,窝囊的人生就需要解释。一听这话,颇不以为然,后来仔细想想,也对:窝囊的人每做一件事,都要跟人解释半天。电影也如是:如果一部电影故事够好,不需要解释,一路高歌猛进就是,而电影本身不够吸引力的时候,作者就总是不断地停下来解释:我这里,是想表达人性的软弱,同时,要表达战争的无情……主人公为什么要回去呢?表面是因为听见了牛的哀号,实际上,是听见了命运的呼唤……
看《斗牛》,就是一个不断接受解释的过程。
黄渤演的牛二,实在是个窝囊的人。打了大半辈光棍,村里为了让他接受饲养八路的荷兰奶牛,把个寡妇发给了他,手还没有来得及摸一下,全村都被鬼子杀了,只剩下他和那头“八路牛”,然后鬼子又来了,他逃出来,又回去救牛,牛没救出来,他自己落到鬼子手里;关健时候,游击队来救了他。然后,一群难民又来了,牛又落到了难民手里,关健时候,牛救了自己,他用鬼子的地雷炸死了难民同胞。然后,他上山,遇到了国军,国军和鬼子互相残杀死了,他又回到村里,然后,遇上了土匪,牛又落到土匪手里,然后,他终于怒了,抱着颗不会爆炸的炸弹去跟土匪拼命,一个土匪没撞上,土匪被一股不露面的势力消灭了,枪林弹雨中,他和牛都没事……
故事颇复杂吧,由头到尾都跟主角没关系。每次都是主角发狠去救牛,结果却被牛救了。每次主角窝囊地回来,导演就拉个黄土高坡的大全,配上悲悯的高亢的歌声,加上《红高粱》就用过的“娘,娘,下西南”的伪民俗,希望能震观众一下,让观众不那么计较:这主角到底在干嘛?
为了解释主角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这头跟他没关系的牛,导演可下了功夫:先是村长说,俺们答应了八路,就要照顾好。导演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好,又让主角把这奶牛当成被鬼子杀死的情人,口口声声管牛叫“九儿”,可是这牛也不是九儿的,怎么能联系上移情呢?导演又借主角之口解释:“看你这牛脾气,跟九儿一样。”——我晕!窝囊的人生,真的需要不断的解释。
看得出来,导演实在想表达很多,关于战争,关于人性,关于中国人……可是一样他都没想明白,所以,也就一样都没表达明白。那场土匪搭起架子让本地牛强奸荷兰奶牛的戏,简直下作得让我想吐:披着商业外衣的第六代,内心还是这么的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