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妄加评论 |
?
Seal有一首歌,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名字,但是最后的两句歌词,却一直在我脑中回响:
When I say yes,
Why people say no?!
这是何其沉痛的遭遇:“当我说‘是’的时候,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不’?!”
创作最怕的就是这个:千辛万苦出来一个作品,自己觉得很满意,哪知道别人一看,说:no!
前两天,在谈论一个新剧本的时候,跟制片方发生了争论,吵了半天之后,制片方说:也许你说的是对的,但是观众不会喜欢。我的回答是:观众会不会喜欢,不是你说了算。
这就是所有创作的难处:其实每个创作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接受和喜欢——不要相信那些所谓“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接受”的创作人,那是发现自己不被接受的自慰——但是你却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会被人接受。
当然了,一个有经验的创作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部作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但是,任何经验都有例外。
例如当年大名鼎鼎的《蓝色妖姬》,众多有经验的购片人,看了剧情简介、演员阵容、片花之后,拎着现金千里迢迢赶赴剧组所在地抢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片子不好看,收视率极差,不少电视台的购片人因此被撤换??
而另一个反面的例子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几乎没有人对这部片子有信心:演员和导演都不出名,故事也说不上有多么精彩。据说当时制片方几乎是半卖半送给了电视台,结果却是全面开花,反复重播,孙海英也一炮而红。
在已经高度市场化的电视剧市场里,原则上说,制片方和电视台都不会去制作或者播出一部明知没有市场的电视剧(政治任务除外),可是还是有很多电视剧被冷落,除了有些片子是制作水平原因外,相当多的片子,还是因为题材故事和人物不能抓住观众。
市场不可知论的结果,必然是催生了大量跟风之作——追随已经成功的脚步,想来总不会错吧。所以才会永远看见“一窝蜂”,一窝蜂地微服私访,一窝蜂地家庭亲情,一窝蜂地武侠??不能责怪制片人,对于观众来说,一部戏不好看,不过是动动手指换个频道而已,可是对于制片人,却是几百万的水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