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净山伟立于黔东之境,绵亘在楚渝之间,是巍巍武陵山脉之主峰,是滔滔辰河之源泉。这片古陆海拔2572米,方圆500平方公里,年龄大约在10亿至14亿岁以上,在地球的历次造山运动中铸就了她大气磅礴、奇峰耸立、千山万壑、风光逶迤的神奇山体,为北回归线最古老的山之寿星。
很早以前就对梵净这座贵州最古老的灵山心向往之,但本人天生不爱运动,所以爬山这种体力活,历来于我是生于思止于行的,须得有三五好友相伴,还得有绝世之美景,才能让我有足够的动力去行动一回。
此次有幸参加“新浪湖北”组织的“探寻梵净山好空气”活动,有泡鱼儿、咩咩羊、小虎同学等几位旧识,还有新结识的谢洋小帅哥,另有新浪湖北的两位美女做陪,整个旅程心情是相当愉快的!只是天公不怎么做美,去的几天都是云雾蒙蒙的天气,难得看到几秒阳光,对专程去摄影的人来说,多少有些小遗憾。不过也正因为这种烟雨凄迷的天气,让梵净山多了一份朦胧之美,雨雾中的梵净山,青山如黛、烟云缭绕,伫立此间只闻得风吹林动,鸟语虫鸣,呼吸着那份清透的空气,让人感觉纯净得不似人间。


梵净山脚下的桃花源村,在云雾之中仿若遗世独立,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少了那些俗世烦扰,反而活得更纯粹和快乐,所以也更健康和长寿。桃花源村就是有名的长寿村,这里的老人多活过八九十岁,村中最年长的老奶奶如今已有104岁高龄,但仍腿脚利索,神清目明,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老人家笑说是因为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确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如此的灵山秀水才能如此的得天独厚。


也许我们无法长居在此,但我们可以采集如此纯净的空气,收集这份美好与纯净的心情,让我们回到那混浊的都市中去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现代文明的发展究竟让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能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加大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力度和决心。
梵净山的观音瀑,就是一个绝好的空气采集点,这里丛林环绕,飞瀑清流,是绝好的天然氧吧!


在这里采集一瓶梵净山的好空气,就仿佛带走了一份美好纯净的记忆,让我们记住这份纯净的珍贵,才能更懂得保护和珍惜。

坐索道上到梵净山顶,估计是我此生最特殊的一份记忆。不是因为高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云雾太大,什么也看不清楚,同缆车的七八个人,居然诡异的同时都不说话了,四周白茫茫一片,仿佛就在云中不停的上升上升,不知道哪里是终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冲破云层看到光明。
导游说运气好的话,爬到山顶,可以看到阳光在头顶,云海在脚下,这时候的梵净山会如佛光初现,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估计是我们的人品都不够好,到达山上时只有更浓重的云雾,不甘心去爬到蘑菇石那边的人,同样也是一片雾海,没拍到心目中的美景,还被山顶的狂风吹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可惜行程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这里长等,所以我们满心遗憾的下山了,至于梵净山金顶的云海美景,只能看下别人拍的图片向往一下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来的时候,能够真正见到这些奇美的风景!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梵净山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地方,就是这里的独特的佛教文化,一进景区大门的牌坊上就写着梵天佛地四个大字,深刻突显出这座灵山独特的佛教氛围。
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早在宋代,佛教就已正式传入梵净山。这里有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颠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宫”。
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莫不虔诚跪拜。此外,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呈现出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贵州已故著名作家张克先生在梵净山采风时,从百余里外的印江县弥陀寺遥望梵净山,同样也发现金顶是一尊巨大的弥勒像。

为了看到传说中的万米卧佛,我们又来到了梵净山另一边的峰顶,从这边的崖壁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梵净山三大主峰相连成一尊仰卧的弥勒佛象,连中间鼓起的大肚子都维妙维肖。

在这样的佛国仙境里,当然也有人不忘收集一点天地之佛光灵气,以佑平安!

梵净山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不下数百座,我们中途休息的地方就是一座年代悠久的寺院——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约11公里,原名天池院,始建于宋代建炎年间,是明代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清初更名为护国寺。该寺背靠狮子崖,面对肖家河,寺庙占地40余亩,应属梵净山最为壮观之古寺。
本来这座寺院不在我们的行程中,因为寺院内部正在修整,并未对外开放,我们的车经过那边只是中途下来休息吃个午饭而已,不过路过岂有错过的道理,佛道相遇即是有缘,所以我们当然要入寺观赏礼拜一番。


寺院内部庙门紧锁,清静无人,但也正因为这份静溢,让人平添一份肃敬之感。



占地1271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依山就势,呈梯形结构,气势恢弘,如今虽然破瓦残垣,但仍可想见当年的盛景!

许愿树下的红色飘带,已泛白做旧,不复当年的光鲜。

静伫的老龟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应该看尽了几世的繁华起灭,所以才会笑得这般淡定吧?

偏殿中的金钢,依然雄壮威严,只是被深锁在门墙之内,如今我也只能隔着窗棱拍下他们的身影了。期望不久的来日,可以有机会看到他们重见光明,护国寺重新香火鼎盛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