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的武威之行,前两篇尽在写葡萄酒了,于是乎很多人开始问我,怎么没有介绍当地的美食?
好吧,看来我在各位心中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了,虽然俺也十分乐于承认这个事实。
吃货不管走到哪,当然是离不开吃的,这武威当地的特色美食咱也是没怎么落下,基本上去搜罗了个遍。
第一站
北关市场
这里是武威当地很出名的一个小吃市场,里面全部是各种卖小吃的摊档和店面,而这里最出名的,就是武威的代表性小吃——三套车。


刚开始听到三套车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感觉特别俄罗斯风情似的,心里还在想是不是那边传过的来的美食,后来一想也不对,这地方离东北那旮旯远着呢。
然后一进市场没看见啥三套车,就见着一堆全是卖卤内的摊档。

当地人管这种白切卤肉叫腊肉,和我们平时习惯的那种风干的腊肉不是一种东东。

而这里的卤肉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卤肉不太一样,不是红卤,而是白卤。

到最后我们才搞清楚,所谓的“三套车”,就是腊肉、行面加上红枣茶这三样,加起来就叫“三套车”,这也是武威人最常见的早餐搭配。

这里的腊肉就是这种白切肉,刚才那口大锅里卤好放凉的,要吃的时候直接切着,撒上点生青椒直接吃。

也有夹着切片的白面馍吃的,这就是武威特色的肉夹馍,嘻嘻!
我对这个感觉还不错,武威的馒头蒸得很软,肉虽是白卤,但入味十足,肉熟烂而不糜,入口有弹性,非常香浓,夹着青椒丝的吃法也很新鲜,有稍稍的生辣,却又刚好可以解掉肉的油腻。

而下面这碗就是行面,所谓的“行面”,就是比较宽的拉面,煮好后加臊子汤头,和北方的打卤面基本是一个原理。
不过这里的面和北方的面食完全不是一个口感,这里的面和得非常稀,面条入口很软烂,不象北方的面条一般会拉得非常筋道,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筋道的面条。

煮行面的家伙什基本就是这两样,一口大锅煮面,一口中锅热着卤,然后一口小锅烫青菜神马的。

第二站
凉州市场
在武威落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当地人什么地方小吃美食最集中,然后所有人都说“凉州市场”。
于是当天晚上我们吃过晚饭过后,就溜溜达达直奔凉州市场去啦!
刚进这里时门口全是卖衣服和小商品的,把我们看愣了,说这里哪里有美食啊?
然后在进口的地方直走50米左右看到一小门写着美食街,跟着拐进去,就别有洞天了。

这里全是一家家的小餐馆,卖各种当地的和其它地方的特色美食。
我们看了下,当地特色的,除了卖面的,就是卖肉的,再然后就是四川馆子和湖南馆子之类的,我们又不太感兴趣。



在武威见得最多的,就是这样卖腊肉的,大块大块的肉和蹄膀,让我真心觉得武威人是无肉不欢的。


再然后就是各种面食各种饼。
我在市场看到一家卖饼的摊子,起码有上百种饼卖。有很多我都看都要没看过,而且一般都巨大一个,给我那一个估计就能让我吃一星期的。



以下是我买的几种,这下面这个叫大锅盔,这么大一块就是原饼子的四分之一大,可见原来那个得有多大。
这玩艺儿我感觉跟东北那大咧巴是差不多的,别的作用没有,就是管饱,带上一个出门可以吃好几天的。这样的饮食习惯估计也跟古丝绸之路有关吧,那时候的人出门走驼队,带上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干粮,够大,够干,易储存不容易坏,而且特结实,吃了顶饿,但口感嘛,就不怎么敢恭维了,真的是非常粗硬的,干而且柴,咬起来牙酸,我是不喜欢的,但也真有人就喜欢这样的死面饼子的味儿,比方说我们家老公。

这个是千层饼,跟我们常见的薄薄一层的千层饼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家伙足有一八寸蛋糕那么大。

为毛叫千层,得切开见分晓,哈哈!
这里面一层层的开酥,每一层馅料还不一样,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我愣是没吃出来都各是些啥馅,只是觉得混合起来味道似曾相识,但就是想不起来是啥。

这个是酥饼,大鱼同学说象江南的袜底酥。
我只能说它就算象也是个超大个的袜底,而且这个真的不是那种薄层的开酥,而是一层死厚滴。

来到西北怎能不吃最著名的烤串?
这里有一条街全是卖烤串的,而且招牌一水的一致,清一色的师傅牌,朱师傅、马师傅、王师傅还有一眼镜师傅,哈哈!
我们看着这一条街的师傅傻了眼啊,真不知道去哪家。

最后我也不记得是挑了哪位师傅家的就进去了,这炉子里烧得鲜红的烤串看起来真是诱人啊!

西北的烤串都是豪迈型的,一串得有小半斤肉了,碰上我这号不怎么吃肉的,真的是一串管饱啊!

这门口摆着象祭神一样的是卤羊头,不过我是没胆量吃滴,看看就好。

而这个就是店家的招牌,也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名吃——胡辣羊蹄。

经过长时间卤制的羊蹄已经酥皮烂骨,直接用手拿骨头肉都带不起来的,肉直接就掉下来,入口即化,非常绵烂,味道也非常好,其中有很多种西北特有的香料,类似胡杨油之类的,与一般的卤肉相比,更多一种浓香。

啃完羊蹄吃完烤串我们又逛了逛市场,后面的干货摊子上有很多当地产的干果,品相都非常不错,而且价格也便宜,值得买一些带回去,重点推荐葡萄干和红枣,还有杏仁、核桃之类的坚果也很不错。


临出市场门的时候看到这一家卖洋芋片的,左边是原味的,右边是麻辣的,air同学一样给称了一大袋,大伙都抢着吃,这和超市的薯片口感上有本质的区别,这是用本地的野生土豆炸的,不象家养土豆那么粉和烂,这个吃到口里脆脆的,特别的香。

还有切成长条的红薯和紫薯,直接挂面糊下锅炸的,非常香,有食物原始的那种香味。


这口大铁锅里是煎的小土豆,看起来金黄的真诱人啊!

第三站 旺仁牛肉面
我们来武威之前在兰州机场落过一脚,但没有在兰州吃饭,直接就坐车过来了,所以一直很遗憾没有去吃上一碗兰州拉面。
可是听当地人说,吃拉面干嘛一定要上兰州去吃?其实甘肃全境内都有卖兰州拉面的,当地人叫牛肉拉面,并不是只有兰州才做得好吃。
于是我们到处打听,当地做牛肉拉面最正宗的是哪家,根据我们住的酒店的远近,当地人给我人推荐了这家旺仁牛肉拉面,说这附近就这家做得最好啦!
在武威的第三天,我们就没去吃酒店的自助早餐,专门来到这家来吃牛肉面。
这家的生意看起来真的很好,除了里面挤得满满的,连门口的凳子上都坐满了人,蹲门口一高一矮两板凳吃面,也算这里独特一景了吧?
小时候听人说西北人吃面不好坐着,就爱端个大碗挨墙跟蹲着,看来这也是传统哈!



咋一看水牌觉得这里的牛肉面真心便宜,一碗牛肉面才5块钱,加工的也才11块,我们刚开始觉得牛肉面和加工牛肉面的区别估计就是牛肉多少的问题,可能一碗多几片,一碗少几片。

所以我们点了两碗牛肉面,两碗加工牛肉面,决定来尝尝这里的面究竟有没有那么好吃。
厨房里的大碗里煮着浓浓的牛肉汤,上面是葱花和牛肉碎。


将现扯的拉面下锅煮熟后捞出置于碗内,勺入牛肉汤,再撒上葱花和牛肉碎加上油辣子,就是最常见的牛肉面啦!

至于加工牛肉面,就是上面加上了几片卤牛肉,哈哈!
这个卤牛肉真心好吃,但也真心的少,一碗就三四片的样子,感觉没吃过瘾,那个5块一碗的就更不用说了,加了汤连肉星子都看不见了,然后我们一致认为明天还要来吃,但要换个吃法,就是来四碗5块的面,然后再另外给切一斤牛肉拌了吃,哈哈!

这里伴着面吃的还有各种凉拌小菜,卖得都很便宜,拿个碟子随便夹,全都一块钱一份,有萝卜丝、芽菜、海带丝之类的,味道都很不错。

拌上面,开吃!
旺仁的面据当地人说是武威做得最硬的面,可是我们这帮人还是觉得不够筋道,入口仍然非常的软烂。
我想这和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吧,可能我们觉得不喜欢这样的口感,但当地人会觉得面做得太筋道了反而是不好的。
虽然面不怎么合我的味口,但汤是真心的好喝,牛肉也非常的好吃,连我这号不爱吃肉的人都嫌少了,恨不得来一斤白口吃,所以这家的面这么多人推崇还是有事实依据的,值得推荐!

这个是在旺仁旁边偶然看到一家卖肉夹馍的,这家的肉夹馍不是本地做法的白面馒头片夹肉,而是正宗的陕西肉夹馍的做法,白吉馍夹膜汁肉,我进去买了一个,大鱼和air等一众姑娘们就拿一种感叹的眼神看着我,那意思就是您老还有肚子吃呢?
结果这一个饼拿出来,我还没吃呢,大鱼同学就直接上嘴啃了一口,哈哈!我真应该把那啃了一口的样子给拍上来的。
以此证明有人比我更象吃货呢!

最后一站
兰州拉面
说起兰州的美食,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兰州拉面了吧?
我们两次落脚兰州都只能在机场停留,机场离市区相隔70公里,我们没法在待机时间内再转到市区去,可是在兰州我不去吃碗兰州拉面又好象对不住自个,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去吃机场旁边的兰州拉面。
虽然我也知道机场旁边的一定不会是什么老字号或者名家名店,但我想怎么着也在兰州,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兰州机场广场对面一溜七八家卖拉面的,都是打着兰州老店、正宗、王牌之类的招牌,我也不知道哪家正宗,所以闭着眼睛随便走进一家。
这里的拉面果然和武威的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拉面汤头加葱花肉干这样的,唯一的区别是这里的牛肉是切粒的,不是切片的。



这家的牛肉面有原汤牛肉和酸菜牛肉两种,我和大鱼一样点了一种,个人觉得酸菜的更好吃,因为比较适合我这样重口味的。


这牛肉面里加酸菜加花生貌似都有点四川酸辣粉的赶脚了,也不知道正宗的兰州拉面里是否有这样的做法,还是这只是店家为了满足异地顾客做出的创新?哈哈,反正我还蛮喜欢滴!
兰州的拉面,面条本身比武威的要硬和筋道一些,但对于我的口味来说,仍然不够筋道,所以我总结了一下不是人家的面有问题,而是甘肃人本身就不喜欢太硬的面,我们这样的以自身习惯的口感去要求当地的美食,当然是有些偏颇的。

终于吃上了这碗传说中的兰州拉面,大鱼同学笑得可开心了!
吃完这碗面我们就各自回家了,我回武汉,大鱼回厦门,在机场道别的时候真的是万分不舍啊!
貌似这丫头回去后直接订婚了,在武威的时候还跟我聊天纠结了好久要不要嫁之类的
,要幸福哦!亲爱的!期待六小时三顿四姑娘群再重聚的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