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到三亚海棠湾凯宾斯基酒店天色已晚,远远的走进来,感觉灯火忽暗忽明,沿途从酒店大堂走上去通过一段长廊,在酒店的大堂内由一阵暖色调的灯光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同时又庄重。
在三亚很少能够遇到这样的酒店,因为夜晚的暖色调对于热带的三亚来说,感觉不算太好,这是一种挑战。
前台迅速办理好了手续,给了一张提示的打印纸(内容就是酒店的一些基本提示,虽然温馨,以为是单独给自己的,结果第二天在酒店大堂的桌子上看到一摞!但实际上这些应该直接放在房间就好!)。
打开门,扑面而来是一阵木的香味,房间面积如果打开玻璃门与阳台打通的话,感觉还是比较大,洗手间和盥洗台与淋浴、厕所都是连通的,这种房型合适夫妻或者单人居住。
客房内部的布置,以中式为主,因为大部分的家具都是红木组成,不知道对于木头不大了解的人会不会过敏,但是对于这些红木家具来说,用在这样的客房中,其实是高效的使用,同时也延长了这些家具的使用寿命。
可能是为了和红木家具格调的一致性,所以整体的灯光也是暖色调的,并不是很明亮,如果是近视,在全部灯光打开的前提下,可能略微有些吃力。
阳台上放置了一个圆形大浴缸,相对应的是一个大的藤椅沙发,即使这样也感觉面积还宽敞。
房间内床头的开关与闹钟颜色格调一直,床上用品以白色与淡青色相互融合,让人感觉清爽宜人。
洗手间内马桶、盥洗台等都是使用了KOHLER品牌,但是水温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而衣柜和其他酒店一致,就在洗手间的旁边。
床是一个整体定做的红木床,材质密实,做工精致,安装了一个大型的蚊帐,原以为是多余,后来直到发现有蚊子的时候,才觉得这确实不是多余。
床头的背后桌子上放置了烧水壶,抽屉内有不同类型的杯子,这里的杯子是和房间整个风格一致的淡绿色瓷杯,但是很可惜,茶叶却使用的是立顿红茶和绿茶,这可能与酒店本身经营成本与便利性有关吧。
早晨,第一缕阳光照来,打开窗帘,远远的看到了对面的海,天色并不是很好,所以看到的海有些模糊。
而沿着走廊出去,看到了楼间距之间那种风格,一下子把人似乎拉到了民国时代旧上海的筒子楼里。
顺着走廊过去一直到大堂内,从大堂下一楼是西餐厅,吃早餐的地方,用早餐的地方面积很大,分为前后两部分,所以菜品也很分散,如果不能决定要吃什么的话,最好先两边都看看,再决定要什么就心里有数。
早餐后,走到了对面的大堂吧,看着前面的泳池与远处的海,心旷神怡。重新回到大堂,仔细看,果然与晚上的景致又出现了差别,前台后墙的雕花真的让人惊叹。
顺着长廊往外走,在走廊的尽头看到一对父子正在边走边聊,这场面让人倍感温馨,而顺着走廊两边,左右手的风景各有不同。
从一层出去,朝着泳池方向走去,面向泳池,在左右手两边,矗立着两栋古老的阁楼,虽然没有看到标识说明,但是不难发现,这应该有不少的年份了。而在这条道上,有民国时代官绅家用的门框-石库门被搬到了海棠湾。
这样看来,慢慢发现发觉,这酒店似乎与旧上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缔造者好像也是想把曾经的梦搬移到这遥远的天涯海角。
从泳池走出去大部分都是别墅区,顺着道路,看到一片碧绿的草坪,草坪下面便是沙滩了,在草坪上停着一驾用来租赁做航空游览的直升飞机。
走完整个酒店,无论是在走廊、马路、整体颜色、装饰风格,总有一种被移植到老上海民国时代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与红木家具、两栋古楼,石库门,还有那些不多不少的氛围。
在三楼,低头看楼下水池里有人在丢吃的东西,水里的鱼儿马上跳跃起来,转眼间吃完转身走了,这一幕让人不难回忆在民国时代的官宦小姐,其实还处于在时代变化中做着激烈思想斗争的时代里,总要借着从吊桥上喂鱼的声响,来博得自己倾慕的男子回头的情形。
PS:1、点赞的:夜晚保安询问是否为住店客人,对客人负责。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网络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