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杯赛”听课随感
(2008-11-21 15:02:57)
标签:
教育板书四杯赛随感杂谈 |
分类: 教学科研 |
“四杯赛”听课随感
刚刚听了小六家长会前崔宇老师做的报告,其中提到了“思维导图”,当时我就想到了板书;和小小苏闲聊了几句,她也说到自己平时对板书的设计之精心,我更有同感。我们的板书内容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导图”(当然,由于对“思维导图”并不十分了解,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偏差)。如果我们的板书中把一节课的难点、要点、所有的知识点都囊括了的话,每节课学生只要能记住这一板书内容,不就可以把这一节课的知识都掌握了吗?
我忽然又想到了这次“四杯赛”中听的几节课。整体效果都还不错,是做课,但又少了许多“做”的痕迹,都是些很真实的课。但在板书这一块的确是很值得商榷的。
板书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等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正因如此,学校把它作为“四杯赛”评价的一个项目。但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很多老师的板书仅仅是把几个大标题、小标题写在黑板上,且不论书写如何,就其内容而言,重、难点并未真正地体现出来,更不用谈什么拓展性、创新了。还有一些老师的板书书写的时机也不对,本来已经讲完了,到了下一个问题了,需要板书了,才想起上面的一个内容没写,赶紧补上,错过了该写的机会。细想了一下,我觉得还是对板书不够重视,为了板书而板书,在备课时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来思考,来悉心设计。
反思自己做语文老师时就很不在意板书,而今教了心理,课堂上又多以活动为主,板书的时候更少,如此去说别人,很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但凭心而论,板书还是应该真正为我们所重视的。
所以我想,我们在备课时,应该精心设计好我们板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板书外,还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生的情况,在板书中进行补充,或在副板书中提醒学生注意。
上网查了些和板书相关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优秀的教学艺术家们是非常重视教学板书艺术的运用和研究的。如特级教师斯霞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特级教师袁容说:“一堂课上得好坏,效果如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实际的掌握和有无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包括板书运用的好坏。板书运用得恰当,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情况来精心设计板书。”
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贯彻如下的一些要求:
一、板书布局要合格
板书一般有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原则上一节课使用一个板面,只有少部分随用随时涂掉。备课时就要做好一节课的板书计划,精心设计,巧于安排。讲课终了时,学生纵观黑板就可以对全节课在头脑中有个整体框架结构,便于回忆和掌握知识系统。
一般来说,板书的主体部分设置在黑板的左侧或中侧偏左。将全课的大小标题、纲目一层一层地在主体部分书写清楚,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辅助部分放在右侧,是配合主体部分书写一时难于理解的字词、术语、符号、有时用以绘制板画,以增加对主体内容的理解。
二、板书的语言要精炼,要提纲挈领
板书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既反映所要讲述的内容,又对内容做高度概括和浓缩,语句洗练、精确,使学生一目了然,无需细读。板书不宜一段一段地抄写讲课的内容。不要形成老师上课抄课文,学生课上抄板书,课后背笔记的局面。不应由于细读板书内容,造成听课时注意力分散,又抓不住要领。
三、板书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以工整、稍大的字体突出出来,有时可以用红色或黄色粉笔写出,或划上注意线,引起学生的注意。有些难解的字词、术语、符号,随讲随时标示出来,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板书字迹要清晰
板书切忌乱书乱画,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乱。书写要工整秀丽,字迹要清晰可辨。写什么字,用什么词,字体形式如何,都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可接受程度,不能由于某几个字学生辨认不清,造成学生交头接耳,相互质疑,影响听课。
五、板书的书写要适时
什么时候出示大标题,什么时候出示小标题,什么时候写出问题的结论,什么时候出示疑难字句或思考题,都要有周密考虑,做到及时、适时。出示过早,影响听课,出示过晚,则不起作用,甚至会干扰听课。结论性的板书要逻辑推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板书出来,才既能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巩固。对解释个别性的字句,解释清楚后要随讲完随擦掉,不要滞留过久,影响注意力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