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你健康吗?(一)
(2008-08-21 16:26:16)
标签:
心理健康教案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方法 1.讲述与讨论
教学步骤与过程
导 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位走到生命尽头的年轻朋友,
是的,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这是不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健康的全部呢?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来看这两个人:海伦·凯勒、桑兰。
1.讲一讲:你所知道的他们的故事
2.议一议:他们是否健康?为什么?
知识传授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已大大超出了“无病”的范畴。
躯体健康是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社会适应良好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和变化,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中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道德健康就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来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张国荣自杀:因为承受不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对生理的影响
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3)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角色扮演:(布置几个情景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扮演,然后一起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情景1:整日糊里糊涂,上学混日子,不思进取。问他的理想是什么?答曰:名牌。
情景3:学习成绩优秀,活泼开朗,很爱帮助别人,别的同学问他题,问题耐心地讲解。
情景4:一次考试成绩较差,就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回家不吃不喝,一连几天情绪波动较大,并对自己失去信心。
2.讨论:他们心理健康吗?你认为健康的心理有哪些?不健康的心理有哪些?
3.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有许多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给出过十条标准。不过,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请大家对照自己,想一想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一起来做拇指游戏:
智力正常 人际关系良好
情绪正常 行为符合中学生的身份
能正确认识自己、纳悦自己 有一定的安全感
热爱集体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 意志健全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健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每个人正是在不断克服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