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small/001B82vGzy7c2p8RqjG64&690——评商晓娜《可不可以不再见》" TITLE="平视生命缺憾的勇气和智慧 ——评商晓娜《可不可以不再见》" />
平视生命缺憾的勇气和智慧
——评商晓娜《可不可以不再见》
余雷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缺憾和不完美,如何审视和接受这些缺憾是每个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商晓娜新作《可不可以不再见》讲述的就是一个如何面对生命缺憾的故事。
乔克力是一个智力发育有问题的孩子。用同桌唐紫嫣的话来说,“他总能够做出一些让我,也让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因为智力的缺陷,乔克力上课不会听讲,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不会和同学一起玩游戏,不会做广播操……这一切在老师和校长眼里的不正常并没有让同桌唐紫嫣排斥乔克力,而是对他充满了好奇与同情。唐紫嫣担心乔克力没完成作业会被老师批评,担心乔克力被班里顽皮的同学欺负,担心乔克力在作业本上乱画被妈妈责骂……善良单纯的唐紫嫣好奇地观察着乔克力,在一次次被老师和妈妈提醒不能过多关心和接近乔克力之后,依然努力想帮助乔克力变得和大家一样。虽然最终唐紫嫣的关心和关注并未让乔克力的处境得到改变,但唐紫嫣的努力并非毫无意义。
唐紫嫣一直在用一个同龄孩子的视角关注着乔克力,关注着乔克力身边的人,关注着大家对乔克力的态度和举动。这样的关注不是居高临下,不是刻意同情或是好奇心的简单满足。唐紫嫣对乔克力的关注来源于一个同龄孩子平视的目光,这目光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世俗的窥私,纯净而单纯的目光让唐紫嫣认为乔克力和自己没有什么不一样,认为乔克力和自己一起玩没有什么不合适,认为老师和妈妈的提醒都是多此一举。唐紫嫣会在课堂上提醒乔克力认真听课,会在课间带着乔克力一起游戏;会在第一时间发现乔克力失踪;会在同学对乔克力恶作剧的时候挺身而出,怒斥他们:“你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无聊啊?”可是,虽然唐紫嫣一心想帮乔克力,不忍心看他被捉弄,但当同学把她和乔克力组合在一起,叫做“巧克力糖”组合时,她的内心是不情愿的。唐紫嫣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不情愿,就像她说不清所有人对乔克力的态度一样,这些问题对年幼的她来说还太难,她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和审视,却无法找出答案。小说温情地叙述着这个事件,作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故事的发展让读到此处的读者自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唐紫嫣面对的问题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一个人的善良究竟有没有限度?当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其他人不一致,当行善危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该如何处理?成长中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会面临这些问题的困扰。在作品中给出答案和参照并非明智之举,引导读者去发现和思考,让他们自己获得勇气和智慧是更为智慧的做法。读完掩卷,经历了整个事件的唐紫嫣,与唐紫嫣一起旁观了整个事件的读者想必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这部作品仅只是停留在儿童观察儿童的层面,那么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就会被削弱。尽管成年人不希望孩子们过早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但儿童生活是无法与现实世界割裂的。只要成人无法完全将他们孤立起来,孩子们就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那些不能堂而皇之宣讲,却约定俗成的规则。小说中唐紫嫣不仅在观察乔克力和她的同学们,也在观察费老师、校长、路主任、乔克力妈妈等人。唐紫嫣和同学们一样对乔克力妈妈的坚持和她为乔克力所做的一切感到不解,对费老师的无奈和愤怒不知所措。但因为没有成人的引导,他们无法找到答案,他们只能被动地围观和接受,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判断和猜测。在这部作品中,成人形象一直在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乔克力妈妈、费老师、校长、路主任、唐紫嫣妈妈、陈莎莎爸爸等对乔克力不同的态度都让孩子们知道,即使是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成人也会因为自己不同的身份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立场,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了公众利益而牺牲自己。世界的真相有时对于孩子而言是残酷的,但真相常常也会带来另一种启示。在这个事件中乔克力妈妈即使知道乔克力弱智也不离不弃,拼命为他争取平等机会的努力,费老师对乔克力从最初的竭尽全力到中途的放弃再到最后的接纳,都让读者在感动之余获得感悟。
乔克力遭遇着这个世界对他的鄙夷和歧视,但他也收获着无私的母爱和同学的关心。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缺憾和不完美,《可不可以不说再见》带给我们一种新的理解和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