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对幼儿口头语言培养的作用
(2014-10-22 23:26:24)
标签:
育儿杂谈 |
文学作品对幼儿口头语言培养的作用
家长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画面色彩鲜艳,故事活泼有趣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要文字易于被幼儿模仿和复述,而且故事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进行想象和讨论。
阅读的第一阶段可让幼儿模仿和复述作品中的语句。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就是一个易于被幼儿模仿的故事,故事中反复出现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等词句,让幼儿从最初的乐于模仿渐渐会发展为掌握这些词句并运用。再如儿童诗《春雨》,“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幼儿在阅读之后都能够模仿复述。有些文质兼美的短文可以让幼儿背诵,借以熟悉规范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在幼儿语言的早期学习阶段,背诵和模仿句子造句都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阅读的第二阶段根据幼儿阅读的接受情况和阅读经验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和再创造。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后,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继续进行诸如“爷爷每天会和约瑟做什么?”“爷爷要带约瑟到哪里去?”“种子发芽之后会怎么样?”“梨树开花之后会怎么样?”的讨论。让幼儿有话可说,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的幼儿常常会一本书一读再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加入对词语和情节的理解,继而增加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让幼儿从模仿故事词汇发音慢慢向复述故事,讨论故事人物特点,情节发展等过渡。例如在阅读《我爸爸》时,可以先让幼儿熟悉画面和人物,复述每一页的文字,然后让其联系自己对爸爸的了解与书中爸爸的表现做比较,说出自己爸爸的特点。
家长在通过文学作品阅读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注意在对幼儿的提问方式。提问一定要让幼儿有话可说,愿意多说。例如阅读《彩虹色的花》时,不要问“彩虹色的花有几个花瓣”这样的问题,避免幼儿用数字进行简单回答,而是应当问“彩虹色的花都有些什么颜色的花瓣”。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熟悉色彩的名称,还可以尽可能多的进行对话。《爷爷一定有办法》也同样,阅读时尽量少问“这幅画上有几个人”之类的问题,可以问“这幅画上有爷爷,还有谁和谁”,接着问“爷爷知道约瑟的纽扣不见了怎么表现的?妈妈呢?奶奶呢?”这样的问话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语句连贯起来。学会连贯的口语表达方式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