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张惶自我反省 |
分类: ■王如米■身边 |
仿佛离开这里有一个世纪了!我知道那些该忘记我的人早已把我丢到脑后,但我忘不了你们,甚至一直在有意无意间看你们的微信,还有通过电脑看到一切能看到的你们的文字和照片。
我不太习惯于赞美任何一个与我有关或无关的人,我从来没有夸奖过和我相隔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的你们。但我曾经无底限地赞美过他——曾小望!这么多年了,我猜想他一定过得很幸福,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一直在心里认为,他原本就该幸福的。
那时候,我承认:我是踩着他的文章认识他的——单純而干净。那时我想,我要让我俩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本;可是后来他呢,突然就这样被迅雷不及掩耳地在我眼中消失了——我们一直用以交流的博客、微信和QQ全没了!都转化成了我思念他的地方。
如果说我俩的友谊从一个横截面顽强地继承了某种强大的余韵的话,那么,像我这么大的男人,又是从他情感世界的尾巴那里,开始了重新的对他的歌唱。我为他做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吗?他肯定会说我有点古怪。现在想起来,当时我们继承了本不应由我们继承的那传统的文字和沉重的不可触及的理想,因而我当时传递给他的,对友谊来讲,也大约是难以“纯正”的。
而在这传递的过程中,又风波迭起。就仿佛是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门正大光明的功夫,历尽蹉跎,居然或者是必然,就有了旁门左道的枝蔓,而作为交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连我俩都有些莫名其妙。还是把我俩的认识置身于这样一个局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那么真挚、纯洁,又是那么充满了矛盾、犹豫和晦涩。他以借用了整个世界提供给他的方法成就了我,同时,又全面地把我迅速地抛开在世界以外。他懂我当时的想法吗?
所以,面对我俩的友谊,我没有能力对他做出客观的描述与评价,这是我的视野所决定的;他其实也和我一样,对于未来习惯于眺望,对自己眼前的东西总是无力说明。这也是我俩友谊的姿态所决定的。
那时的我们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年轻蓄积的养分难以支撑起我们的野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阳光和雨露很充沛,我们就这么长成了一个形状暧昧的感觉。如果说,文字吸引是我们一个显著的标记,那么,这种吸与引也是有限的;或者说,不是我们的友谊更自由,而是我们当时自觉地给自己施加了更多的枷锁。当吸引都不能用于去清晰地描述我们的缘分时,我们将怎么去言说未来?
但我依然愿意赞美我俩的友谊。不为什么,只因为他发生在我俩都还懵懂的少年时代。当然,也许我俩的某些感受也并不完全靠谱,少年们多多少少都会夸大友谊在自己眼睛中的分量。无论是轻与重,难免都会格外地在自己内心里强调着。但是不可否认,就目前而言,我还想念着他。也许,同生于90年代,我俩的故事难免要品尝这样的后果:她只适合用来抒情,她将越来越难以被叙说。
我们都长成男人了。曾小望成了名副其实的曾望,王如米成了不太高大威猛的男人。但我还是很想念你,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