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如米90后杂谈 |
分类: ■王如米■记录 |
某网站要给我做个人主页,我把一些相片和文章等资料准备好之后,编辑要我在网页上写篇关于自己的话。编辑说这是必须的。
于是,只好对着电脑敲字。想了许久,一时竟不知该从何敲起。翻看网上别人的主页,都是图文并茂的丰富,个性凸显的张扬。点击着那些形形色色的图片和长长短短的文字,像是在看一出出的电影,里面的主人公都在动情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很奇怪,他们竟可以如此从容地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一种公众的谈资,并与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同分共享。
实际上我每天都要跟自己或别人的文字打交道。或深地,或浅地,总会触碰到自己或别人掩盖在文字之下的内心。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他人或自已的文字中去。
这其实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人之所以要写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想表达自己,和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但我总觉得,喜欢表达自己的人必定是自信的人。这就像走上舞台的人一样,把自己投放到聚光灯之下,让光圈把自己的每一个表情都照得雪亮,希望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而我天生是一个怯场的人,虽然并不自卑,却害怕聚光灯,更怕引人注目。
由此,我便认定了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要比做一个炫目的表演者来得有趣。
抱了这种态度,回到文字上,也是有意无意地一以贯之。经常,在想表达自己的时候,最终总会变成描述别人。本来,我想说说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特性;可到最后,文章却变成了讲述别人的经历,别人的爱情,别人的特性。也许,这也是表达自己的一种,但无意间与自己拉开了距离,成了一种清醒的旁观。
旁观虽有一种自在,却缺少一种痛快。人总有一种自我倾诉的需要。别人的故事看多了,心事便越装越满,满得要溢出去。这样的倾诉未必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宣泄。在文字上无法宣泄自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至今为止,我还找不到一个可以毫无保留把自己和盘托出的知己。不知这是我个人的不幸,还是大部分人的普遍遭遇。
这种倾诉的需要,在我们遇到各种困惑时,尤其显得重要。我们的快乐,不难找别人来一起分享;但我们的困苦,却很难找别人来一起分担。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痛苦和困惑,都是由自私、贪婪、嫉妒、不宽容,都会让我们陷入迷途而苦恼不堪。如果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困苦,那就无异于在别人面前剖析自己。
想必那跪在忏悔台旁的人,要比在文字上暴露自己的人痛快得多,而那躲在忏悔台里的神父,也要比坐在最后一排旁观的人通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