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如米90后杂谈 |
分类: ■王如米■事实 |
不过,如果仔细查阅这些评论后会发现,其实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蔡美儿本人会赞成说,对孩子施暴、压制孩子的个性、强调应试能力、挫败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尽管美国的教育在国际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奥巴马还是觉得美国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由此可见,其实人们担心的是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往往会不得不陷入一种困境里,那就是他们必须以严厉的并且严肃的方式培养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以往给予孩子的宽容和自由会逐渐减少。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各个国家内部中日益加剧的竞争机制也在有意无意地促进这种趋势的发展。
从这点来看,东西方皆然,两者其实并无矛盾可言。在美国,一直有一种批评说,美国教育中存在着重感情而轻视内容的“反智倾向”。这种批评,就像国人批评中国教育中的应试因素一样,都是源自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压力。在日本,这种压力也同样存在,比如大前研一前不久还发文批评日本年轻人变成了没有理想、不关心三米之外的事物的“手机一代”。
17世纪的时候,英国流行洛克所谓的“绅士教育”,人们痴迷于身体的得体释放,甚至蹲恭桶排泄,以及进食的方式也在控制范围之内,这种“绅士教育”严厉之程度令人咋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摆脱了这种以机械的模式塑造人们行为的方式,开始投入更多的温情和宽容。但是随着现代工具性社会的到来,人们又开始重新以某种社会要求的模型来塑造自己,我们不仅得是学校的优等生,也还得是标准的公司员工,这种要求随着日益加剧的竞争也在逐渐变得极端化。
说到底,人们不是在愤怒“虎妈”的严厉,而是在担忧有朝一日自己也不得不变成一枚另类“虎妈”。但无论是为了摆脱“老虎”的严厉,还是为了脱离“绅士”的教条,其实人们总有一种担心,那就是怕失去自己和孩子之间爱的纽带,因为人们其实都相信,只要有爱,老虎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