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如米90后春节教育 |
分类: ■王如米■身边 |
当时的情景是,当他们全副武装,衣服和背包上贴着标语,“今年一元,明年一万”,“我们是来发年终奖的” 走进地铁时,地铁里大部分都表情错愕,不知送红包发奖金是何用意。大家遭遇过太多的欺骗欺诈事件,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就像《疯狂的石头》里演的一样,黑皮喝饮料,拉环里显出中奖5000元,正在热火朝天讨论时,发现一车厢的人都已经逃得光光。
不过总有人感动,因为即便一元钱也是温暖的。北京老乡老谷看到这则新闻时说,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觉得很温暖。对很多像他这样拼搏在异乡城市的人来说,觉得异常温暖。他说,钱不在多,但能感受到传递出来的丝丝爱心和暖暖幸福。这证明在很多时候,情感的真挚传递,可以用金钱体现出来,但又不是用金钱可以完全替代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年终奖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一套完善的福利制度可以满足员工需求,振奋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大多数企业实行的都是“年末双薪制”即按员工平时月收入的数额在年底加发一个月至数个月的工资。但有人举报说,即便这样,老板也常常耍滑头,由于平常工资都是按底薪加补贴等合计的,年终发双薪时往往只按最低标准来发放,于是员工拿到手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很显然的是,差距早已经拉开,同是辛苦一年,回报各不相同。有的行业,项目负责人一次可以拿上百万元的年终奖,而在有的私企,员工辛苦一年却一分钱的慰劳也没有。即便是双薪制,有的多发一个月,有的多发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月的工资。有网友感慨说,社会就是如此现实,乡下人开始吃肉了,城里人开始追着吃素了;民营企业老板好不容易给员工发饭补了,国有企业开始发第N个月的年终奖了。
无论如何,年终奖都是温暖的,无论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年终奖是一种心理的安慰,辛苦一年了,每个人都需要来自公司和老板的一种肯定和犒赏。金额当然重要,但形式以及心理的感觉更为重要。过年,总是个温暖的季节,需要温暖的鼓励。
我姑父开了个小公司,就10来号人,公司现在比较困难,也没办法发年终奖。姑父找我老爸借点钱,说无论如何,对表现好的员工封个红包那是必须的。老爸犹豫不决时,我费了半个小时做老爸工作,老爸将钱打给了姑父给员工发奖金。我们换位想想,做老板的比员工压力大多了,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互相体谅吧。有年终奖的,没年终奖的,继续努力,明年都会好起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