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没什么不好

标签:
异端异类绞索先锋80后王如米杂谈 |
分类: ■王如米■身边 |
作为1993年出生的我,按常规我应该是一位阳光向上积极进取,全身充满无穷活力的翩翩少年。可自从我初一年级顶着来自学校、家庭还有亲戚朋友的巨大压力退学,尤其是在新浪开了我唯一的博客,写了我在上学时不敢写而又是我最想写的几篇文章后,我并不坚强的心脏几乎被一些诸如“傻逼、脑残、颓废、非主流”等等一些80后甚至与70后评论的词汇摧毁了。我每天打开博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删这些“评论”。
首先,非主流应该不是异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资料上说,异类的命运是很残酷的---如犹太民族就被排斥、驱赶、放逐、诛杀,满世界狼奔豕突了数千年,最后在奥斯维辛他们的悲惨境遇打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类似的经历,黑人、印第安人、斯拉夫人……差不多所有的民族都曾有过,程度不同而已。
其次,非主流不是异端。纵观评论别人是非主流的,不过是他个人的目光而已。资料上也说了,等待异端的,却是火刑柱是绞索、是断头台、是监狱。布鲁诺、李贽、谭嗣同、切·格瓦拉,甚至包括基督本人以及历史上的改革家、革命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们,其人其事,众所周知,不胜枚举。
最后,非主流也不是先锋。先锋、前卫是艺术王国中的叛逆者,几乎每一个时代卓然成家的大师都是那个时代的先锋。毕加索,乔伊斯、斯特拉文斯基……概莫能外。通常情况下,非主流应该不具备这方面足够的天分和素养。
这样一来,非主流的面目就比较清楚了。把异类、异端和先锋三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掺和,再放进现代传媒作催化剂,合一炉而冶之,“非主流”就热腾腾地出炉了。他(两性兼指,下同)是90后新人类新新人类新新新……人类,显然以异类自居;他特立独行,孤标傲世,操流利的外语,读古怪的书,俯视芸芸众生卑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似乎颇有几分“思想”,有点像异端;他房间与时尚保持距离,但又极为关注时尚的趋向以便永远保持超前的优势。他对广告与时装的精通度远甚于对莎士比亚的领悟和对米开朗基罗的欣赏。当然他也能跟你侃侃玛格丽特的中国情人和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偶尔他也提及贝多芬这样的古董或鲁迅这块老石头,并不失优雅地在嘴角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又具有十足的先锋风度。此外,他的前卫性和非主流性还充分体现在他的发型、眼影、唇膏和奇装异服上。他蔑视大众的注目,尽管这是他的阳光;他攻击媒体的媚俗,尽管这是他的空气。他是自己的艺术品,他的仪容举止就是最好的行为艺术。
如此看来,非主流仅仅是象我们一群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轻人的专利。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激情寻找出路。在一个没有绞索、断头台没有烽火硝烟马鸣风萧萧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只有音乐啤酒大麻避孕套伟哥email的时代,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还能怎么着?所以,得把某著名诗人的名句“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宁愿做一个人”改为“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宁愿做一个非主流”。这样一解释,至少把非主流的帽子,戴在涉世不深的我们90后们的头上,就没什么不好了,我王如米也乐意接受。终久,90后也会成长成主流的,经历非主流的励炼,我想等我们坐在主流位置上时,我们会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好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