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限塑令环境污染塑料袋杂谈 |
分类: 天目杂谈 |
已经过了6月1日,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来到“限塑令”生效的日子。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当我们到超市、商场、菜场购物,再也不能“免费享用”塑料购物袋了。这恐怕是各种各样“划时代”的事件里最引起争议的事了。在政策出台的前后,政府决心很大,似乎由此“受惠”的商家却不太买账,怕火红的生意受到影响;支持环保的人欢欣鼓舞,可同时也有不少市民颇有微辞,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多年以来,日常购物后提着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回家,已经成了习惯,以至于认为这样才是正常的、正确的、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吃用分开装、生熟要隔离,遇到重物或水淋淋的东西还要套两三层,谁都恨不得塑料袋给得越多越好。那多方便啊!反正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塑料袋拿回家后,还可以当垃圾袋用,又省下一笔钱,多好。
现在,这些都成了“过去时”,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或许,在未来的教科书里,还可能算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因为在二十世纪末期、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经济迅速腾飞的中国,我们撂下了太多的白色垃圾,污染了田地、污染了水源、污染了江河,“怎么能这样过日子呢?!”“怎么能这样不计后果呢?!”——后代的人们气愤地质问道。
是啊,我们该为此脸红心跳。我们在挥霍未来,不是吗?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明白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方便工具”的危害,却总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用一点无所谓,影响微乎其微,但要知道,在中国,任何普及的东西,不论好坏,都要被乘上1300000000,于是,再小的“坏”也会变成可怕的灾难。对此,我们应该继续假惺惺地心存内疚,还是下定决心告别坏习惯?
一项政策的实行总是要经历一场考验,尤其是和“常态”相悖的规定。争论还会继续,偷偷摸摸的违纪行为肯定也不鲜见,监督和执法必然存在死角,我们也一定会一时间不适应、不习惯。但无论如何,既然我们认定这是“好事情”、“应该去做的事情”,那就不要等待了——这不,已经开始了。而且我们相信,不久我们就会习惯的。
一切为了干干净净的未来,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许会多一份“麻烦”,可环境就少了一份污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做好这件渺小而伟大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