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杰伦复旦同事杂谈 |
分类: 教育观点 |
周杰伦,受聘担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英皇表演艺术学院的艺术指导。看到这个消息,我一时间“百感交集”——好奇、疑惑、好玩、可笑、高兴、悲哀、荣幸……五味俱全。
就是那个头发遮住一个眼睛、唱歌含混不清的著名家伙?
周杰伦留给我的印象,无他,“新生代年轻人”的典型形象。说他“叛逆”,我个人很不以为然,听听那首《听妈妈的话》,整个一乖小孩么!打扮很怪?那是老气横秋的“家长们”的看法,年轻人一定觉得很顺眼,审美观的代沟而已。听不清歌词,那是你自己不熟悉,熟了还是能听明白的。个人比较喜欢《千里之外》,尤其是与“少奶杀手”联手的版本,可谓看似反差巨大、实则珠联璧合。《青花瓷》也不错。没想到啊,一个“后现代”的人,演绎一个古色古香的东西,还那么和谐!
女儿的MP3里少不了有周董的歌。因为他在年轻人里实在太有名望了。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少男少女效仿的目标。叫他一声“周老师”、“周校长”,实在是名符其实。
很难界定“艺术指导”算不算教师。至少有那么点意思吧。应该算。虽然视觉艺术学院不在“正牌”复旦的学院之列,但好歹是“复旦系”的。——所以,周杰伦就是我的“同事”了,不折不扣地。
原来要想和周杰伦扯上关系,那是天方夜谭,高攀不上啊。他名人,我草根;他唱歌,我教书;他富裕,我清贫;他艺术,我IT;他新潮,我传统。可见没有任何相同、哪怕是相似之处。可现在我们有关系了!而且是亲密的“同事关系”耶!(我是否需要奔走相告?)
我对自己突然“升格”为周杰伦的“同事”,虽然缺少思想准备,但基本上还能坦然置之。首先,我不厌恶;其次,我不委屈。因为周杰伦在演艺圈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即便不够学术界的院士,起码也是“博导”了。能和这样的人才做“同事”,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前一篇:苹果和联想,小白和小黑
后一篇:刘翔大满贯,很赞很钦佩!